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常用范文 > 报告讲座 > 2006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27).rar

2006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27).rar

资料大小:5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12/14(发布于山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7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2006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27).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006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的五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加入世贸组织、迎办奥运等重大机遇,全力推进“三件大事”,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五”计划主要目标提前完成,实现了青岛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与2000年相比,预计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翻番。郊区五市经济发展迅速,总量已占全市的50%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8.5%。全面实施挺进西海岸战略,新的经济重心基本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进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荣获“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成功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承办权。圆满承办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结构调整实现突破,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五年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12.2∶48.7∶39.1调整到6.7∶51.9∶41.4,轻重工业比例由64.1∶35.9调整到51∶4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特色经济加速发展,集装箱吞吐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倍和1.5倍,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家电、电子、汽车、造船、石化、港口等一批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国字号、大企业、多品牌”的产业格局开始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0%。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1.1吨标准煤降低到0.9吨标准煤。

(三)城乡统筹互动发展,现代化城市大框架基本确立。五年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大城市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生态市规划、滨海公路沿线组团总体规划等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2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2.1倍。同三高速青岛段、流亭机场扩建一期、东西快速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交付使用,滨海公路、海湾大桥、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青岛段、国际帆船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开工建设,滨海步行道市区段、汇泉广场改造、崂山巨峰、海底世界等一批旅游特色项目相继竣工,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小街小巷整治等一批民生环境工程陆续完成。加大了旧城改造和市区北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城区面貌不断改善。全面启动了生态市建设,五市三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前海一线截污、胶州湾环境保护等工程加快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复检。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各级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七个互动”,推进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向郊区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向郊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郊区覆盖,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五年来,各级财政“三农”支出累计达到98.9亿元,其中市本级29.9亿元。郊区建成一批工业生产和配套基地,农村服务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加速了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外向型农业加速发展,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比重分别提高了4.8和7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83%的村庄通了柏油路,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2%。全面落实种粮、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征收,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取消了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和28万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参保率达到91.7%。

(四)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五年来,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了各项改革。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调整取得成效,大企业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和产权多元化实现突破,全市主要经济系统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扶持,制定实施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占全市比重达到44%。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坚持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政府职能逐步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两轮政府机构改革,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削减72.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了市与区市财源建设联动机制。努力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利用内资780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3.1倍和6.5倍。丹麦马士基、韩国GS、日本东丽、中石化、中船重工、一汽、中海油、中国铝业等一批中外大企业来青投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先后封关运营。2005年进出口总额完成306亿美元,是2000年的2.8倍。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较大进展。外事、侨务、对台、口岸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外23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或友好合作城市关系。积极推进了对口支援工作。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明城市彰显魅力。五年来,坚持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城市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以海尔、海信等为代表的企业自主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授权量增长74%。全市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提高1.04个百分点。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定点我市,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开始筹建。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初中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