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2000年文献)
【时间分类】20001031
【文献出处】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一)管理体制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行主管机构是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层是五个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京、津、沪等地方企业集团;其次是集团控股企业及联营企业;第三是各类独立的企业。
我国一旦进入WTO,将清理、废止不符合WTO基本原则的管理制度,强调公开、透明,同时要转变不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观念。在汽车产品管理方面必须转变的管理观念至少有以下几点:
1. 进一步明确政府对汽车产品的管理目标,将管理目标定位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管理汽车产品安全、污染控制、节能、防盗领域上,将行业管理、科研管理、项目管理、进口管理等转移给相应的管理部门。
2. 改变我国现行将标准和技术法规混为一体的做法,建立和完善汽车产品的技术法规体系。
3. 改变现行质量认证包容其他一切认证的做法,区分质量认证和型式认证各自的管理范围,使质量认证和汽车产品的型式认证都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国家对汽车产品的管理职能不能削弱。机构改革要改变职能交叉和重复管理的状况,必须强化国家的统一管理,参照绝大多数国家的做法,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政府管理部门。
(二)企业与职工
到1999年底,我国汽车工业有整车企业118家、改装汽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07家、专用发动机企业51家、汽车摩托车配件企业1540家。中国汽车工业累计投资近15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约1800亿元),已建成年产各类汽车250万辆(其中:轿车100万辆)、摩托车1300万辆和零部件600亿元产值的生产能力。
1990至1998年,我国汽车工业职工人数占全国职工人数比重为1.1%至1.6%,并呈上升趋势。1998年末,我国汽车工业就业人数约200万人,相关就业人数约2590万人,共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3.5%。1999年,汽车工业职工人数下降近10%,为180万人。不同规模企业职工人数下降幅度不等。
近年不同规模汽车企业职工人数变化情况:
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
特大 23.01 28.99 27.81 29.76 30.16 27.47
大一 18.42 20.86 26.426.14 26.79 26.76
大二 50.46 49.98 49.74 53.57 62.91 58.77
中一 21.39 23.38 22.422.81 21.17 18.29
中二 38.09 29.91 31.69 31.29 28.07 25.44
小型 45.52 42.13 37.03 34.25 27.17 23.95
(三)生产与销售
1999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增长幅度一改自1994年以来低于GDP发展速度的状况,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1999年中国生产汽车183万辆。从中国的汽车产量在世界的排名上看,1997年生产158万辆,居世界第11位;1998年生产162万辆,升至世界第10位。1998年,中国生产商用车(载货车、专用车、9座以上客车)112.1万辆,在世界上排名仅次于美国(645万辆)、日本(199万辆),名列第三。1998年中国生产轿车50.8万辆,在世界各国轿车产量中名列第14位。虽然按人平均,中国汽车产量、保有量水平仍然较低,但从总量上看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之一。
据目录内112家汽车生产企业统计,1999年共销售汽车183.2万辆,同比增长14.2%。1999年汽车产品销售率达100.1%,比上年的98.5%上升1.6个百分点。1999年,14家主要企业共销售汽车166.9万辆,同比增长14.3%,前1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的91.1%。虽然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北京汽车市场由于环保等条件限制,汽车销量较上年下降许多,但汽车市场在中小城镇、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却有较大开拓,特别是中低档车、微型客车及微型轿车,在这些地区拓展了自己的市场。
近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分类走势 (亿元)
合计汽车改装汽车 摩托车 车用发动机 汽车摩托车配件
1994年 2183.11166.41 225.61 301.75 116.59 372.74
1995年 2530.87 1306.65 205.95 449.79 120.42 448.05
1996年 2399.09 1197.55 214.13 46894.16425.25
1997年 2668.69 1347.26 239.19 482.74 87.05512.44
1998年 2787.31 1392.51 272.71 466.37 98.13557.59
1999年 3122.72 1595.63 283.8526.14 108.54 608.62
1999年整个汽车市场基本上产销平衡,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不正常现象,大多数企业都能以销定产。这是我国汽车工业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1999年,我国汽车市场虽然较1998年有较大发展,但不同品种、不同车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重、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发展较快;轻型客车、微型货车的增幅下降;中型货车略有下降,销量下降0.14%,产量上升 4.0%;轿车产量增幅达11.5%,比1998年提高6.3个百分点。
1999年中国主要轿车生产厂主要产品(桑塔纳、富康、捷达)的产销率几乎都在100%。主要轿车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普遍好转。上海大众经济效益好,利润有较大增长。一汽大众全年盈利约13亿元,比1998年增长46.8%。上海通用的别克轿车投产仅一年,就达到了盈亏平衡点。连续几年亏损的神龙汽车公司也开始有了盈利。199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455万辆,其中轿车保有量为534万辆。预计到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550万辆。
近年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1995年21
1996年14
1997年17
1998年9
1999年14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在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面前,中国汽车工业表现出了较好的市场适应能力。目前主要汽车产品都已达到了“欧洲1号”排放标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1999年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又推出了新的车型。这些新车型的推出,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水平的提高,也表明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日渐由产品价格的竞争转向产品水平的竞争。
(四)产业结构调整
“九五”期间,中国汽车业大力治散治乱。《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以后,我国为新上汽车项目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同时鼓励兼并重组,从而使产业的集中度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三大”(一汽、东风、上汽)、“三小”(跃进、天汽、北汽)的格局更加明朗。一汽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其载重汽车和客车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45万辆,比5年前增加了一半以上。
目前,排名前13位的企业的整车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而轿车前3家企业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轿车的总产量为28.52万辆,桑塔纳、捷达和富康三大品牌占有了57%的市场份额。
“九五”期间,汽车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明显效果。1995年,我国汽车销量为146万辆,其中轿车只有32万多辆,到1999年,我国汽车销量增至183万辆,其中轿车销量高达57万辆。五年中,轿车与其他车型的销售量之比由1:3.7调整到1:2.2。
“九五”期间,国内市场汽车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集团公款消费逐步转化为多元化消费,特别是经济型轿车的家庭消费。1992年-1999年,国内私人汽车的拥有量由118万辆,增长到534万辆,年均增长50%。这一转化,又转而促进了企业经济型轿车的开发和生产。目前,国内企业竞相推出了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家庭轿车。在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之后,中档轿车也纷纷降价。
全国民用汽车社会保有量1455万辆,其中私人拥有的534万辆占全国总保有量的36.74%,其中包括载货车230万辆、客车+轿车304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11.54辆,距离世界平均水平125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