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46T_370_1-2016黎族服饰第1部分_术语PDF

DB46T_370_1-2016黎族服饰第1部分_术语PDF

采轩服饰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327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5/17(发布于湖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61.040Y75DB46备案号:51138-2016海 南 省地方标准DB 46/T370.1—2016黎族服饰第1部分术语2016-07-15发布2016-10-15实施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6/T370.1—2016前??言DB46/T370《黎族服饰》分为6部分:——第1部分:术语;——第2部分:哈方言服饰;——第3部分:杞方言服饰;——第4部分:润方言服饰;——第5部分:赛方言服饰;——第6部分:美孚方言服饰本部分为DB46/T370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海南省标准化协会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华云李廷秀黄友贤刘鸿刚容炜俊符明智刘实葵王国才陈泰伍云晗孙林芳吴若娜王娇娇丁丁IDB46/T370.1—2016引??言黎族是海南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地区即三亚市五指山市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等少量散居在儋州市万宁市屯昌县等地据2013年最新人口统计数字显示黎族人口147.59万人约占海南省总人口的16.36%居住面积约占海南岛陆地总面积的1/2黎族服饰是在黎族社会历经漫长的发展演变积淀而成的凝聚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其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历史上黎族与外界的交流相对闭塞黎族社会保留了中华民族最为原始的服饰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于探讨海南黎族的社会发展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和民风习俗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海南黎族社会逐渐形成了多个不同方言的群体(20世纪50年代后明确为哈杞润赛和美孚五大方言)各方言群体间也形成了各自的服装风格和特点虽然每个方言服饰有各自的特色但不失其共同的特征如女子服装上衣以蓝黑两色为主无领无纽对襟或贯首式;下装为长短不一的织花筒裙黎族服饰是具有典型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之一其艺术特征代表了中国为数不多的热带民族的服饰艺术成就它不仅代表了该民族的品格和追求而且浓缩了黎族人民对自然事物最基本的认识黎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服饰文化其纺染织绣等四大工艺对中国棉纺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2009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服饰经历了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阶段这同世界服饰的发展历程相一致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无纺布的代表——树皮衣就已在海南岛流传黎族社会现存的树皮衣制作技艺便是黎族先民使用无纺布的历史见证春秋战国时期汉文史籍中有了“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记载这是对海南岛黎族先民纺织技艺的最早记录麻纺在黎族纺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黎族妇女利用火索麻羊蹄藤榼子藤等野生植物经过砍剥水煮浸泡去胶纺纱染色等工序制成植物纤维用于织布制作生活必需品随后黎族妇女又利用棉花纤维经纺染织绣等工序制成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衣帽被褥等生活用品个别地区的黎族妇女还掌握了丝织技艺织造出珍贵的丝织衣物黎族织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生产衣帽被褥挂包等生活用品其中黎族服饰凝聚了黎族纺织技艺的纺染织绣裁五大工艺具有极高的社会实用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汉代以前黎族人口分布于海南岛沿海各地唐宋以后随着封建统治阶级加强对海南岛的统治和开发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海南岛沿海各地的黎族人口不断向岛内陆迁徙海南岛人口的分布格局由汉代的“汉在北黎在南”演变成宋代以后的“汉在外围黎在中部山区”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南岛的开发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加快黎族服饰文化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的加强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逐渐趋同都对黎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极大冲击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之中由于黎族服饰制作和传承过程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使得黎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现代文明中遭遇了不可承受之痛许多民间手工艺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