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20.01DB21B 15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790—2017 高粱抗黑束病鉴定技术规程 Rule for evaluation of sorghum resistance to acremonium wilt 2017–04–27发布 2017–05–27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21/T 2790—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兰、姜钰、刘航、冯连第、刘可杰、秦培文、徐婧、张明会、毕英杰、董怀玉、徐秀德、张国志。1DB21/T 2790—2017高粱抗黑束病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粱抗黑束病(Acremonium strictum W. Gams )鉴定技术的病原物接种体制备、田间抗性鉴定、病情调查、抗性评价和鉴定记载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粒用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品系、品种、杂交种及种质资源对高粱黑束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及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2645-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高粱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3.2抗病性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3.3分离物isolate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病原体的纯培养物。3.4接种体inocula2DB21/T 2790—2017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3.5高粱黑束病sorghum acremonium wilt高粱黑束病是由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W. Gams)引起的一种导致维管束堵塞,致使植株枯萎死亡的真菌病害。4病原物接种体制备4.1病原物分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茎杆维管束变色组织上分离高粱黑束病病原物。经单孢分离纯化后,形态学鉴定为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 Gams),经致病性测定后确定为供接种用菌株,于4℃下保存,或20%甘油中-40℃下长期保存,备用。4.2接种体繁殖与保存接种前 10d~15d,病原物于PDA 平板上培养 3d~5d,然后从菌落边缘取菌块在木质牙签上扩繁。接种体的制备方法:选用木质牙签,用棉质线绳将牙签扎成 20 根左右的小捆,放在沸水中煮 15min,沥去变色废水加入清水,反复 3 次~5次,以煮牙签水近无色时,控去多余水分,置于鼓风干燥箱中烘干(60℃,12h)。将干牙签竖直放入装有PD培养液的玻璃广口瓶或罐头瓶中,牙签尖端向上,瓶口覆封口,121℃高压灭菌 60min。灭菌后瓶中PD 液体高度低于牙签顶端 2cm,冷却后备用。将病菌接种于牙签顶部,25℃~28℃恒温培养 7d~10d,每 3d摇瓶 1次,使牙签布满菌液。待牙签表面长满菌丝或分生孢子,即可供接种使用。如未立即接种使用,可置 4℃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 3d以内。5田间抗性鉴定5.1抗性鉴定圃设置抗性鉴定圃应设置在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条件和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地力均匀的地块。5.2鉴定设计鉴定材料按品种生育期排列,如品种生育期相似,可采用随机排列。小区行长5m,单行区,行距0.6m,小区保苗25株左右。每50份鉴定材料各设1组抗、感病对照,抗病对照品种为LR625,感病对照品种为Tx622B。3DB21/T 2790—20175.3种植要求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土壤肥力水平和栽培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5.4接种5.4.1接种期接种期为植株展9片~11片叶期。5.4.2接种方法用锥子在植株基部第2节间以 45°角斜向下扎一小孔,深度以不穿透茎秆为宜,孔径大小以用力可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