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2∕T_2199-2012食用菌清洁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2∕T_2199-2012食用菌清洁生产技术规程PDF

zhoush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清洁生产 生产技术
资料大小:34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16(发布于贵州)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65.020.20B39DB32备案号:36399-2013江 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199-2012食用菌清洁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inspection for the Cleaner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us2012-12-28发布2013-02-28实施发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2199-2012前言本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金坛市食用菌协会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留照、张洪海、许志辉、昝炀、傅俊毅、刘辉、李新梅、季强、陈学兵、薛为阳。 DB32/T 2199-2012食用菌清洁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清洁化、投入品清洁化、栽培清洁化、产后清洁化、菌糠循环利用及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菌清洁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0GB 4285GB 5749GB 7096GB 7718GB 156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食用菌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8407.1—200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NY 5099NY 5294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 119—1989饲料用小麦麸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2—2000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749—2003绿色食品食用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食用菌清洁生产食用菌清洁生产是指在清洁的产地环境中,使用清洁的能源和无污染的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设施装备和配套工艺技术,从源头及全程控制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避免食用菌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使食用菌生产与环境和谐相处,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食用菌产品。3.2草腐食用菌1 DB32/T 2199-2012营养习性以秸秆等纤维素栽培原料为主的食用菌称之草腐食用菌(简称草腐菌)。3.33.4木腐食用菌营养习性以木屑等木质素栽培原料为主的食用菌称之木腐食用菌(简称木腐菌)。隔离带是为食用菌安全生产目的设置的,产区与周边生产、生活场所(工矿企业、城镇村、医院、学校、公路等)之间,产区(园区)内各单位之间,各食用菌生产厂(场)中各功能区之间所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的地带,避免周边污染源的危害。3.5菌糠菌糠是指食用菌栽培采收后所残存的废弃下脚料。4产地环境清洁化产地环境要求4.14.1.1食用菌产地,即食用菌生产基地、工业化园区、栽培场所、工厂化生产厂,应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不同等级产品对产地环境技术要求,须符合GB/T18407.1、NY5294、NY/T391等的规定。4.1.2食用菌产地应与周边环境保持一定的隔离带:与集镇、村庄、学校、医院等生活区的隔离带不少于1.5km;相距主干道公路不小于50m;周边2km范围内无畜禽养殖场,5km范围内无工矿、化工等易产生污染的企业。4.2产区规划总体要求4.2.1应从环境保护、便于管理、便捷操作、方便运输、规避交叉污染等多方考虑,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4.2.2规划布局4.2.2.1食用菌产业园区食用菌产业园区是以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及人才、信息、资金等资源要素组合而成的产业化集聚区,园区内应以各资源要素得到高效利用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要求如下:4.2.2.1.1园区内的水、电、路、绿化及信息、物流系统等公共基础设施应与园区规模相适应,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布局。4.2.2.1.2园区内管理区、生产区、生活区、物流和废弃物集中处理等相关服务区的各功能区应相对分隔布局,隔离带不小于20m。4.2.2.1.3园区内的生产区中各企业、公共服务区各功能单元必须相对分隔,间隔带不小于10m。4.2.2.2食用菌生产场2 DB32/T 2199-20124.2.2.2.1原料仓储区应满足以下条件:4.2.2.2.1.14.2.2.2.1.24.2.2.2.1.3购进厂内的秸秆、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等原料应贮存在仓库内,不可随意堆放在室外;原料仓库应与生产区的隔离带间距应不小于20m;要求地势高爽、建构牢固,具有防火、防雨、防风、防鼠、防虫、防霉变等设施和措施。4.2.2.2.2生产区应满足以下条件:4.2.2.2.2.1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和培菌出菇栽培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布局;4.2.2.2.2.2菌种生产区按照“配方拌料→装料→灭菌→冷却→接种”顺序进行布局,锅炉房应相对独立,并与菌种生产区相邻;4.2.2.2.2.34.2.2.2.2.44.2.2.2.2.5拌料装料房与灭菌、冷却、接种室及配套设施应满足无菌操作的要求;栽培区按照“培菌→出菇”顺序进行布局,培菌室、出菇室安排要合理,便于操作管理;对于多品种栽培场所,必须按品种分区栽培,避免混杂和病虫交叉感染等危害。4.2.2.2.3产品包装贮藏区产品包装室、保鲜冷藏库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规定。4.2.2.2.4废弃物处理区废弃物临时堆放处与生产房的隔离带间距应不小于10m,并要求当日清除干净或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生产环境形成污染。4.2.2.2.5办公、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分隔,生活污水和垃圾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对生产区造成污染影响。4.3环境保护工程4.3.1环境绿化工程4.3.1.1环境绿化4.3.1.1.14.3.1.1.2食用菌产区环境应实施绿化工程,提升空气净化和防自然灾害的能力。产区周围、隔离带及产区内主干道应采用高大的乔木类树种进行林网绿化,减轻风沙灾害,增强环境隔离效果。4.3.1.1.3产区内场地应适当种植灌木类树种和草坪,防止尘土飞扬,净化产区空气。4.3.1.2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