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B 05DB3205苏 州市农业地方标准DB3205/T 154-2008桑蚕鲜茧机械烘茧技术操作规程2009-03-01发布2009-03-01实施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05/T 154-2008前 言为了规范桑蚕鲜茧机械烘茧技术,保全蚕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编写按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技术要素的确定执行 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蚕桑指导站、吴江市蚕桑指导站、吴江市平望镇梅堰蚕业合作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新华、石伟林、何婀妮、王大奎、朱伟新、李雪勤、邱小明、金琪、杨佩华。I DB3205/T 154-2008桑蚕鲜茧机械烘茧技术操作规程1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蚕鲜茧机械烘茧的术语和定义、鲜茧处理、头烘、半干茧处理、二烘和干茧处理。本标准适用于桑蚕鲜茧热风循环机械二次干燥烘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13-2003桑蚕鲜茧分级(干壳量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烘率是指一定量鲜茧能烘成的适干茧茧量的百分比,即烘率=干茧量/鲜茧量×100%。3.23.33.4还性是指半干茧出灶后放在合适的环境堆放,使茧粒间、蛹体和茧层间水分和热量平衡走匀的过程。头烘是指鲜茧第一次进灶烘成半干茧的过程。二烘是指经过还性后的半干茧进灶烘成干茧的过程。4鲜茧处理4.1进站处理轻装篮、轻运、轻放。鲜茧进站后,及时进烘,在大称篮中盛放时间不超过1h。不能及时进烘的,随即运送鲜茧处理室,按蚕茧类别和品种分别堆放处理。鲜茧分类应符合GB/T19113-2003要求。4.2堆放处理4.2.1堆场与设备堆场按每 50kg鲜茧需1m2的面积配套,应具备温度低、干燥通风、离烘房近、避免阳光直射、面1 DB3205/T 154-2008积充足等条件,并配备排风扇。根据日收鲜茧量和场地条件选择合时的热风循环烘茧机型,茧篮按每10t鲜茧1000只配备。4.2.2处理方法应采用篮堆法,装篮要松,以八分满为宜,中间挖成凹形,一般每篮装茧 3kg~4kg,以品字形堆积,篮堆高度不超过6层,每6行留一通道,四周离墙0.5m。4.2.3堆放时间春茧最长不超过24h;夏秋茧最长不超过16h。5头烘5.1铺茧进灶5.1.1进灶条件干燥室高温区的温度达到120℃±5℃时,方可铺茧进灶。5.1.2铺茧厚度铺茧厚度以2.8粒为中心,确定在2.5粒~3.0粒。5.2头烘时间以2.5h~3.0h为宜。5.3温湿度控制5.3.1温度温度的控制以热风出口温度为基准,调节高、中、低温区的温度。高温区中心温度设定为120℃~115℃、中温区温度为100℃~95℃、低温区温度为65℃以上。5.3.2湿度高温区湿度不超过5%,中温区湿度为10%~15%,低温区湿度为25%~30%。5.4半干茧出灶以干燥程度五成半为宜。6半干茧处理6.1散热刚出灶的半干茧,应在堆场内充分散热冷却后,再行堆放还性。6.2堆放根据茧质、干燥程度和出灶先后标明日期、时间、烘率等,采用篮堆法分别堆放,茧篮装茧,九分满为宜,品字形堆放,高度不超过6层,底层倒放一层茧篮,6排为一堆区,四周留通道,保持空气适当流通。6.3还性6.3.1还性要求在半干茧堆放还性适度时,应立即进行二烘,否则要翻篮,一般每3d翻篮1次。2 DB3205/T 154-20086.3.2还性适度检验方法6.3.2.1手触法以手插进茧篮或茧堆中间,手感阴凉、茧层柔软、弹性弱为还性适度。6.3.2.2定时法根据气候、头烘干燥程度确定还性时间。一般晴天干燥气候条件下,半干茧程度六成半以上的还性需5d,六成的需4d,六成以下的需3d;阴雨气候条件下,各提前1d。6.3.2.3鼻嗅法鼻嗅半干茧有轻度馊味,即为还性适当。7二烘7.1铺茧进灶7.1.1进灶条件干燥室高温区的温度达到100℃±5℃时,方可铺茧进灶。7.1.2铺茧厚度铺茧厚度以3.2粒为中心,确定在3.0粒~3.5粒。7.2二烘时间以3.0h~3.5h为宜。7.3温湿度控制7.3.1温度温度的控制以热风出口温度为基准,调节高、中、低温区的温度。高温区温度设定为95℃~90℃、中温区温度为85℃~75℃、低温区温度值为65℃~60℃。7.3.2湿度高温区湿度不超过5%,中温区湿度为5%~8%,低温区湿度为15%~18%。7.4干茧出灶以鼻嗅微香,摇听声音清脆,捻蛹易碎,部分成小片状,重油而不腻为宜。8干茧处理8.1散堆干茧出灶后,稍待冷却,再散堆于高燥通风场所,一般堆放在茧站楼上,茧堆高度 0.6m,冷却后可逐步堆高,最高不超过1.5m,中间挖成凹形或波浪形,四周离墙0.6m。堆放时间以充分散热为准,一般不超过24h。8.2打包干茧冷却至以手触茧堆中心有爽燥感时,即可装袋打包,每包 25kg,称准重量即时缝口,扎上标签,注明站别、季别、品种、毛重、净重等。8.3堆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