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SZJG ICS 11.120.10 C 25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SZJG/T 38.2-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中药方剂 Coding rul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rt 2: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03–09发布 2011–04-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SZJG/T 38.2-2011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编码原则........................................................................... 1 4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2 5编码维护和管理..................................................................... 4 附 附 录A(资料性附录)中药方剂代码 ................................................ 6 录B(规范性附录)校验码计算 ................................................. 85 I SZJG/T 38.2-2011 前 言 SZJG 38-2011《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中药饮片 ——第 2部分:中药方剂 本部分为 SZJG/T 38-2011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规则编写。 本部分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宝安区 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深圳市友和医药有限公司、江西中医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廖利平、黎志文、林晓生、刘荣禄、李顺民、周哲、曾庆明、易炳学、吴宗彬、 肖文康、苏巍、张尚斌、张丽芬、刘志承、曾长龙、张颖、孙勇、翁思妹、张若晗、张敖。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II SZJG/T 38.2-2011 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中药方剂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中药方剂的分类与代码。 本部分适用于中药方剂的临床用药、科研教学、统计和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中药方剂的收录范围主要是国家规划教材由邓中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方剂学》、 由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由李日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年出版的《中医外科学》、由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医妇科学》、由汪受传主 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医儿科学》、由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 医耳鼻咽喉科学》、由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医眼科学》,深圳市卫生局组织 编写的《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由栗德林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美国针灸中药执业医 师资格考试指南(中英文对照)》和《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三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2010 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二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35.1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GB 12904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SZJG/T 38.1-2011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1部分:中药饮片编码规则 3 编码原则 唯一性 3.1 每一种方剂只对应一个编码,即使某种方剂不再使用,其编码将作为唯一识别码永久保存不变。 3.2 3.3 3.4 3.5 科学性 选择中药方剂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可扩展性 留有足够的扩展空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分类进行类目扩充。 兼容性 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稳定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