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怀揣38美元出国,他带回1000万美元拯救了腾讯、百度,打下大半个中国互联网
管理资源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 1986年,熊晓鸽揣着38美元飞越太平洋踏上了彼岸的美国。
1993年,他带上1000万美元回国,用青春赌出了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此后的20多年间,熊晓鸽带领的IDG资本IDG资本已经在中国投资了超过450家公司,包括腾讯、百度、搜狐、搜房、小米、携程、奇虎360、传奇影业、暴风科技、91手机助手、如家酒店、汉庭酒店、当当网、乌镇、古北水镇、美图、bilibili、蘑菇街、贝贝网。 他第一次把风险投资的概念带入了中国,从互联网1.0到2.0,几乎一人带动了大半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生长。 大 学 梦 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里有一支“湘军”,除了姚劲波、曾李青、张小龙、唐岩,熊晓鸽也在英雄榜上。
从钢铁厂电工到新闻记者,从中国到美国,在从美国到中国,他把一身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1956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父亲是一名伤残军人,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黄继光是他父亲的战友。
父亲转业之后成了钢铁厂的干部,没几年便在“文革”中遭受了迫害。为使儿子不因此受欺负,便很少让他出门。 长时间闷在家中的小熊晓鸽便对各种电器起了兴趣,经常在家改装收音机。父亲也会尽可能满足他对于电器的喜好,经常买各类小电器组件给他。久而久之,熊晓鸽喜欢上了物理学,高中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就成了钢铁厂的电工。 电工是个人人歆羡的技术岗,熊晓鸽并不安分于此,他怀着一个大学梦。于是他经常挤时间去读夜宵,坚持学习英语。
“文革”时期大学招生的招生办法,是“群众区间,领导批准,招生学校复审”。
为了心中的梦想,熊晓鸽在钢铁厂期间长袖善舞,尽心尽力完成工作的同时添茶倒水,送烟陪练打球等细节也都不落下,和领导以及同事师傅之间经营了良好的关系,纷纷对这个懂事听话的年轻人赞赏有加。
就在某天终于等到一句厂里领导一句“明年我批准你上大学”时,国家恢复高考了。 这对于未曾懈怠的熊晓鸽而言倒也算不上多大变故,反倒给了他一个公平竞争的台阶。在仅6.5%的录取率下,厚积薄发的他毫无悬念地金榜题名了。
只有一点小意外,原本考理工专业的他,被录取到了湖南大学的英语系。
这个看似小小的变化,却影响了他一生的轨迹。 揣着38美元就去了美国
熊晓鸽自小爱好写作,他大学时候一篇文章曾被《湖南日报》选中发表在了头版上,这使得他萌发了将来成为记者的念头,而且要做一名一流记者,最好能是新华社的外派战地记者。
为此,他先是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远上北京,任机电部任翻译和英语教师的工作,接着又在1984年,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中国社科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的研究生。 在考取研究生之前,他偶然结识了一对来北京旅游的美国夫妇。他们是熊晓鸽大学老师的好友,熊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导游。
在这段期间,拒绝接受报酬的熊晓鸽给美国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短短一周多的时间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开北京之后,还时常与熊晓鸽保持着书信往来。 两年之后,熊晓鸽如愿以偿成为了新华社“中东非洲组”的实习记者,并在《中国日报》发表了不少文采斐然的英文报道。
有一位老师十分欣赏熊晓鸽,强烈推荐他去国外学习,开阔眼界。而当初结识的那对美国夫妇更是表示愿意资助他留学,熊晓鸽经过一番思考,便坚定了出国学习新闻的想法,他要成为一名最好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