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HRM > 人力资源 > 人才管理 > 王勇_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王勇_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文化艺术***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96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11/3(发布于陕西)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主题报告会 主讲人:王 勇
王勇,男,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现为文化部社会音乐考级钢琴考官、中国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艺术学院副院长、中艺协钢琴专业委员会主席、中艺协广东省秘书处秘书长、广州爱乐艺术培训中心校长、音乐家、指挥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广东省音协会员、广东省钢琴学会会员、广东省管乐学会理事、广东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合唱联盟副秘书长、武汉音乐学院南方校友会秘书长;
2003—2011年连续8年荣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称号,曾多次出访欧美、港澳台进行演出与教学交流,2010年9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担任400多人参与的《黄河大合唱》舞台总监;曾几十次担任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情耀中华”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德艺双馨”中国青少年文艺展示公益活动、“百花迎春”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选拔赛、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中小学生春晚等国内、国际大型活动的策划、评委、讲座、总指挥等;多次接受广东电视台《粤商名流》栏目等电视报刊媒体采访;出版有专著、编著、教材、论文、教学DVD等数十部(种)。)

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一、中国教育改革应走艺术创新的道路 二、“广州爱乐”艺术创新教育模式的 实践与探索 三、关于组建广东省艺术教育机构战略联盟 四、壮大中国艺术家协会,传承中华文明艺术
1、改变了推荐制的“择情录取”、“择权录取”的弊端。 中国的高考是从科举制度那里继承而的,它曾一度有效地制衡了人情与关系的困扰,客观公平地选拔人才。 不足点:具有极大偶然性和机会性,通过几天的有限考试,来衡量考生是否是人才,无法全面考核考生的能力。
(一)、恢复高考的利与弊
2、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达8200万,接近四川,多于广东省的总人口,不但可以像广州办个“大学城”,还可办个“大学省”。 不足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在数量,而是在结构和质量上。兵不在多,而在精。不适用的人才只能是麻烦和累赘。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一)、恢复高考的利与弊
3、从过去的无序到完善的应试教育法规体系、依法治教、依法治考是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核心。 不足点:学校奉行的是高考考什么,便教什么,不考则不教,从而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出现。落考学生则成了应试教育的“一次性使用”的“牺牲品”
钱学森说过,兼学文理、没有考试压力的北师大附中的六年是他“一辈子忘不了的六年”。但应试教育制度最大的悲哀是“扼杀了有灵性的生命”,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了很大的强制性,特别在考试时把学生当敌人,不能给生命的自由生长留有更大余地
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它使我们的儿童失去了天真和幻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它使我们的青年戴上了思维的枷锁,只能对规定知识反复记忆和辨析,扼杀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冲动;它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接受和模仿,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再也承受不起的社会灾难
4、从高等教育人才奇缺到大学生过剩就业难: “应试教育”造成的“三穷”的怪圈:考不上大学 “本来穷”(因为穷才发奋读书);考上大学“立刻穷”(因为上了大学还得交不菲的学杂费);大学毕业“更加穷”(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家里不给生活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