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委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课程基础上,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连贯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见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好基础。以适应21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要。
《伤寒学》大纲内容分绪论、六经病证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治水平及附篇三部分。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学术渊源与成就,与中医其他三大经典《内经》、《金匮要略》、瘟病学的关系,伤寒的涵义,病因、发病与传变,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在宽背景、厚历史、深基础中展示伤寒学的地位和研究脉络。尤其突出其临床经典的特征。
第2~9章分别论述六经病的辨证论治,继承前六版教材的成熟经验,在汤证条文阐述基础上,为保持理法方药一致性、临床概念的完整性,增加【辨证提要】,提纲挈领,掌握要点;以【难点电击】取代以往【文献摘要】,既指出疑点,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又避免以经释纯理论之枯燥;增加【案例选释】,强调经典的临床实践性,重在训练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保留【现代研究】,展示当前研究平台及前沿;补充【学习要求】、【复习思考】,使学生把握学习重点、难点;汤证一级以上标题均用中英标示,以体现其现代化、国际化。
附篇包括历代著名伤寒学家及其研究伤寒的著作,伤寒学研究近况与最新进展。作为教材补充,以展示伤寒学研究进程与学术成就,供自学。
书本大纲以宋本《伤寒论》原文为准,在22篇中选用10篇398条,分段进行教学(其中100条主要条文要求背诵)。
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学的概念及学科确立的基本要素、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
2.熟悉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
3.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2.《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5.伤寒的涵义。
6.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
7.伤寒的辨证方法。
8.伤寒的治则治法。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太阳的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
3.了解太阳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太阳的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
3.太阳病转归。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原文1~8、10)
【目的要求】
1.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
2.熟悉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3.了解太阳病传与不传及预后。
【教学内容】
1.太阳病提纲(1)
2.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2、3、6)
3.病发于阳病发于阴。(7)
4.太阳病传与不传。(4、5)
5.太阳病预后。(8、10)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原文12~22、24、26、42~45、53、54、57、62、95)
【目的要求】
1.掌握桂枝汤证。
2.掌握桂枝汤兼证。
3.熟悉桂枝汤禁例。
【教学内容】
1.桂枝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配伍及煎服法。(12、13)
2.桂枝汤的灵活运用。(95、24、42、44、45、15、57、53、54)
3.桂枝汤的禁例。(16下、17、19)
4.桂枝加葛根汤证。(14)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43、18)
6.桂枝加附子汤证。(20)
7.桂枝去芍药汤证。(21)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22)
9.桂枝新加汤证。(62)
www.m448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