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长期看,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这为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中短期看,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扩大内需。2008年11月,国家公布了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也纷纷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突破,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这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对交通建设行业而言,迎来了又一次机遇。 一、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一)建筑业供给平稳快速增长 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增速有所回落。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 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 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增速稳定在20%以上。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 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 (二)建筑业需求持续旺盛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 1998-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70000亿元,较2008年增长26.1%。 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行业的宏观效益和企业微观效益普遍向好。建筑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创利创税能力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和资产负债率降低等方面。 (一)企业创利能力不断增强 受财税体制改革等影响,建筑企业创利、税能力不断增强,利税总额和人均利税额都大幅提高。1980-2007年,全国建筑业创造利润和税收从15.9亿元和0.7亿元分别增加到1561.1亿元和1714.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以前,利润和税收相差无几,都处于很低水平,主要是因为这期间全国实行“放权让利”政策,使建筑业上缴税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1994年“分税制”以来,建筑企业上缴税金呈加速增长态势,且税金和利润之间逐渐拉开差距。同时,由于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速度远低于利润和税金增速,所以人均利润尤其是人均利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也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 (二)建筑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1980-2007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从2.4 [8]亿平米和1.1亿平米左右增加到48.2亿平米和20.4亿平米,增长均在20倍左右;人均施工和竣工房屋面积增长均超过3倍。这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在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也说明建筑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 (三)建筑业资产负债率呈现先走低后平缓的走势 1993-2007年,我国建筑业的资产负债率从73.5%下降到65.5%,特别是1994年以后持续走低,表明建筑企业经营中债务比例在下降,经营状况不断好转。2003年国务院全面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几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建筑企业垫资施工、高负债经营等状况有所好转,资产负债率一直低于66%,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 三、区域对比分析及预测 (一)建筑业发展呈现东部快、中西部慢的特征 从产值和企业个数等指标看,东部建筑业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近30年来,东中西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分别超过230倍、130倍和100倍。企业个数增长分别超过15倍、4倍和6倍;从业人数增长分别超过5倍、2倍和2倍,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增速递减趋势。 从企业资产和固定资产看,建筑业企业同样呈现东部相对较快、中西部相对较慢的发展格局。1993-2007年,东部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