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亦庄***地块前期顾问报告(上篇)
亚豪机构
2010年1月
汇报思路
区域发展分析
新城发展
产业发展
区域政策
新城发展—城市格局
打破“摊大饼”的传统格局
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亦庄为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
北京城市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 ”
亦庄新城
位于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上,是京津城镇走廊上的重要节点。
京津两地城市发展促使亦庄发展提速
大北京区域发展—“双核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亦庄位于城市圈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构成新城特有的区位发展优势 。
为亦庄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巨大契机
亦庄正在由“卫星城”向“新城”过渡,
亦庄未来的建设方向将是“国际高端产业新城”
新城发展—亦庄发展
1994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2年北京市批准通过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
2005年批准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亦庄为重点发展的新城
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了区域发展
缺乏平衡发展导致“卧城”的尴尬
产业、市政、交通、住宅、生态环境综合发展
启动阶段
发展过程
近期规划
经济技术开发区
卫星城
新城
国际化高端产业新城
产业的升级带动新城的再次升级,成为国际高端产业新城
形成“以业兴城,以城促业”的发展格局
远景规划
产业发展是新城发展的原动力,
是亦庄由新城向国际化高端产业新城转变的重要途径
国际高端产业新城: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端产业服务基地--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研发、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依托的高端产业服务基地。
国际宜业宜居新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为动力推动综合产业新城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适宜就业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
新城的定位决定了亦庄将是由高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新城发展模式。
新城发展随产业带动向国际化新城发展,形成“以业兴城,以城促业”的发展格局。
新城的发展和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新城发展—国际高端产业新城定位
新城发展—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
城际道路:处于京津交汇的节点
亦庄道路:客货分流、拓宽改造
公共交通:公交线路13条
轨道交通:轻轨亦庄线连接亦庄新城与市中心区
园区环境、绿化
2500亩国际企业文化园
医疗设施
亦庄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南院、雅强口腔、北京宝天中医诊所、北京正安门诊等
教育设施
21世纪小学、开发区实验学校、亦庄中学、国际艺术学校、国际管理专修学院等
体育设施
开发区体育中心
新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城市功能的完备又促进产业升级
亦庄承担北京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其发展方向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科技产业及高端服务产业过渡,将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经济的快速增长,致使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进行良性循环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达到650亿元,对北京市的贡献率约为8.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达到3000亿元,对北京市的贡献率约为15%。
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的决策和部署,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新城发展—经济
人口规模
2020年,亦庄新城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7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其中常住人口33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37万人左右。阶段目标到2010年达到30万人,2015达到47万人。
以就业为主的人口迁移模式成为新城人口集聚的主导方式。
新城人口迁移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吸纳外来人口、本地城镇化人口。
年龄结构
至2020年,新城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于正常,形成以25-45岁年龄段人口为主的结构,同时儿童、老年人比重逐步增加
新城发展和产业发展带动从业人口、常驻人口双向增多,需求多元化
新城发展—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