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V6FSI发动机
技术数据
曲轴驱动
曲轴、连杆、活塞
缸盖
缸盖罩盖
可变进气相位
内容
进气歧管转换
链驱动
皮带驱动
发动机润滑
发动机冷却
低压燃油系统
排气系统
系统概述
功能图
高压燃油系统
外形尺寸保持不变
FSI-汽油直喷
带有滚子摇臂的四气门技术
内部废气再循环
塑料制整体式可变进气歧管
曲轴箱由灰口铸铁制成,重量较低
链条传动机构布置在变速器一侧
带有高压燃油泵的驱动装置(
集成式的)
进、排气凸轮轴均可无级调节
发动机特点
技术数据
技术数据
技术数据
缸体
缸体是采用片状石墨的灰口铸铁制造的
缸体
V形角
缸体的V形夹角为10.6°
V形夹角从15°变为10.6°,这样就可在不改变
发动机安装尺寸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气缸璧厚度
气缸偏移
由于V形角减小了,所以气缸的纵轴线在下面相
对于曲轴就向外移动了
气缸的纵轴线相对于曲轴中央轴线的距离就称为气缸偏移
与进气管喷射式发动机相比,气缸偏移从12.5
mm增加到22mm。
曲轴、活塞、连杆
左侧缸体上的活塞与右侧缸体上的活塞是不一样的
缸盖
1、3、5缸的喷油阀安装孔位于进气歧管法兰的上方
2、4、6缸的喷油阀插在进气歧管法兰的下方
这样的布置使得1、3、5缸的喷油阀穿过缸盖的进气道
为了补偿喷油阀对进气道内气流的影响,将所有气缸的气门间距从34.5提高到36.5mm。
这样就可避免在气缸充气时喷油阀导致气流转向
缸盖罩盖
控制阀
加热器
曲轴箱通风装置用于防止曲轴箱中富含碳氢化合物的气体(窜气)进入大气
曲轴箱通风装置由缸体内和缸盖内的的通风道、旋流式机油分离器和加热装置组成
该装置用于防止曲轴箱中富含碳氢化合物的气体
(窜气)进入大气
曲轴箱通风装置由缸体内和缸盖内的的通风道、
旋流式机油分离器和加热装置组成
工作过程:
曲轴箱内的窜气借助于进气歧管真空的作用经过:
-缸体内的通风道
-缸盖内的通风道
-旋流式机油分离器
-曲轴箱通风加热装置
后被吸入并再次送入进气歧管
曲轴箱通风装置
进气口
到进气歧管的出气口
机油出口
油、气混合气
气体出口
润滑油出口
气体颗粒
润滑油颗粒
曲轴箱通风
曲轴箱通风装置
曲轴箱通风加热装置
加热元件安装在从旋流式机油分离器到进气歧管的柔性管内,它用于防止在吸入很冷的空气时窜气结冰
凸轮轴最大调节量:
-进气凸轮轴为52°曲轴角
-排气凸轮轴为42°曲轴角
这两个凸轮轴调节器是通过凸轮轴调节阀借助于发动机的机油压力来实现调节功能的
这两个凸轮轴一起进行调节时最大可实现42°曲轴角的气门重叠
凸轮轴正时调节机构
G163
G40
内部废气再循环
在排气冲程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打开。于是借助于进气歧管产生的较高的真空度,燃烧室中一部分已经燃烧过的气体就又被吸入到进气道内,在下个吸气冲程会被吸入燃烧室再次燃烧
进气歧管
塑料制整体式(单件式)上置可变进气歧管
结构
可变进气歧管由下述部件组成:
-进气总管
每个气缸的两个不
同长度的振荡管
-切换轴
-功率进气总管
-真空储压器
-进气歧管翻板阀
可变进气歧管
翻板轴
翻板
N316
真空室
单向阀
扭矩位置
可变进气歧管的功能
链驱动
驱动进气凸轮轴
驱动高压燃油泵
驱动排气凸轮轴
液压涨紧器
驱动机油泵
液压涨紧器
曲轴链轮
皮带驱动
液压涨紧器
驱动发电机
惰轮
惰轮
驱动空调压缩机
驱动水泵
曲轴V形皮带轮
发动机润滑
燃油高压泵驱动
润滑油泵
机油冷却器
机油滤清器
曲轴轴承
凸轮轴链轮
输入油道
链涨紧器
凸轮轴轴承
液压挺柱
活塞润滑喷射器
链涨紧器
油底壳
润滑油路
机油储油室
。。。。。。以上无文本格式,具体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