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保险 > 保险营销 > 保险营销 > 寿险意义最后的心愿销售课件PPT(26页)

寿险意义最后的心愿销售课件PPT(26页)

心愿花坊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销售课件 寿险意义
资料大小:182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7/20(发布于北京)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8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今年4月初的一个傍晚,广东江门蓬江区红十字会会长陈德培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称,自己的孩子得了绝症,想要捐献孩子的器官,让他的“生命”能够在救助他人的同时,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延续。打这个电话的人,就是小思成的爸爸——张吉林。这位来自江西农村、在江门市蓬江区打工的年轻人,在确知自己的孩子救治无望后,毅然做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决定。 2011年12月,回乡过年的张吉林、张细花夫妇发现儿子吃饭吞咽困难,夹菜老夹不住,走路还摇摇晃晃、不时摔倒。着急的夫妇俩带着儿子先后来到万年县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干占位、低度恶性胶质瘤”。春节后,张吉林夫妇带着小思成来到江门,边打工边照顾孩子。清明节过后,小思成病情越来越严重,进食十分困难,还不时呕吐。想想可能是孩子快不行了,张吉林夫妇不忍儿子最终化为虚无,他们毅然决定将儿子的遗体和器官捐给社会,用儿子身上有用的部分去帮助别人。 小思成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2年4月18日,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邀请脑外科专家来到张吉林家中,为小思成做身体检查。经过专家确诊,小思成的病已到晚期,随时可能去世。当地政府和红十字会表示愿意把张思成接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继续治疗,直到去世。 2012年4月23日凌晨,小思成在排便时因颅内压增高,肿瘤压迫呼吸中枢,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在医院给予人工辅助呼吸等紧急抢救后,最终将他从生死线上拽回,随即转入儿科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进一步监护治疗。23日凌晨3时,由市中心医院脑外科专家对小思成进行了床边脑室外引流手术,获得成功。但由于病程已进入后期,小思成的生命依然非常脆弱,术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医生表示,引流手术只是暂时延缓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只能解除颅内高压,不能根治肿瘤。 就在小思成病重的同时,在江西老家的两个妹妹也在牵挂着哥哥。张如思,张如意,是小思成的双胞胎妹妹,今年10岁。自从过完年,爸爸妈妈带着哥哥离开家后,姐妹俩再也没见过哥哥,但是姐妹俩清楚地记得:哥哥生病了,已经离开家3个月了。 4月26日早上,在广东江门、江西万年两地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两姐妹抵达江门,在医院的安排下,姐妹俩手捧着从家里带来的千纸鹤,和父母一起走进了医院的ICU病房,去看望日思夜想的哥哥。 张细花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我们担心儿子突然没了,只希望他们兄妹能见最后一面,虽然这样的现实让这么小的孩子面对很残忍,但是我不想让孩子留遗憾,不想剥夺孩子的权利。”除了千纸鹤和哥哥的英语书,姐妹俩这次带来的还有他们的全家福。捧着全家福,回想起3年前一家五口幸福甜蜜的时光,张细花泪如雨下。 5月27日,在ICU中住了一个月的小思成病情逐渐稳定,后被转入普通病房,张细花说:“他好了很多,左侧的手脚都能动,哪里不舒服就用手指抠,还经常眼睛盯着吊瓶,怕药水打完了我们没看到。” 6月5日下午,小思成再次陷入危险,多次呕吐,呼吸异常。晚23点左右,小思成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病逝。 经过评估,小思成的器官不适宜捐献,张吉林夫妇最终选择捐献孩子的遗体。2012年6月7日,在当地红十字会见证和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工作人员陪同下,张吉林、张细花夫妇现场填写了遗体捐赠表,并签名确认。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经过简单的告别仪式,张吉林夫妇和工作人员一同将小思成遗体送上车,运送到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至此,乐于助人的小思成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在早前签署的遗体捐献意愿书上,关于“遗体的利用和处理”一项,张吉林夫妇替儿子选择了“用于科研”。 “孩子得的是脑干胶质瘤,我让弟弟在网上查到,目前这种病在国内还没有治愈的可能,而得病的人又不少,如果我儿子可以为以后患同类病的人造福的话,我想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选择了科研。”张吉林说。 他也表示:“在孩子住院治疗期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很感激。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走得不痛苦,有价值。能够在生命结束后对医学研究做出贡献,甚至算是幸福的。” 12岁男孩张思成突患脑瘤,生命垂危。他的父母在确知孩子救治无望后,决定尊重他的心愿,捐献器官,用最后一点力气去帮助别人。记者跟拍了小思成短暂人生的最后两个月,直到他离世,父母含泪签下遗体捐献协议。 在广东江门打工的张吉林手捧全家福,长久无语。曾经这是平凡但温暖的一家五口,现在,照片中央的这个小男孩,却成为一家人心中永远的遗憾。儿子的最后旅途走得并不平凡,回顾起来,五味杂陈。 2011年12月,张吉林、张细花夫妇回江西老家过年,却发现儿子张思成吃饭吞咽困难,夹菜老夹不住,走路不时摔倒。着急的夫妇俩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干占位、低度恶性胶质瘤”。 2012年清明节过后,小思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想想可能是儿子快不行了,张吉林夫妇不忍他最终化为虚无。母亲张细花问小思成:“假如真的要离开这个世界,你愿不愿意用最后一点力气去帮助别人?”小思成点了点头。2012年4月初,张吉林拨通了广东江门蓬江区红十字会的电话,表示希望捐献儿子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