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DOC_45页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DOC_45页

资料大小:10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6/10(发布于广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DOC_45页”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
1 项目简要说明
本项目以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为重点,同时带动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火电厂集控运行、电厂化学等专业发展;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内涵建设、社会化评估体系构建、保障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

本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总资金8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3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50万元,学院配套资金300万元。通过本项目建设,把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榆林及周边地区火力发电行业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面向一线生产和服务的培育与培训基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支持《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发展优势支柱产业,主要解决目前电力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为榆林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2 专业建设基础
2.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榆林市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现已成为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并步入了工业跨越式发展阶段,县域特色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大力发展“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六大支柱产业。2010年神木县年发电量为350万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枢纽。《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电力产业的发展方向:“建成一批大型电力企业,支持一批综合利用电厂项目,促成一批电力企业与载能企业联合。加快推进锦界国华三期4×100万千瓦电厂、神东2×66万千瓦电厂、陕西国华神木热电2×30万千瓦电厂建设。支持赵家梁、红柳林、石窑店工业区2×30万千瓦以及瓷窑湾2×60万千瓦综合利用电厂建设。“十二五”末,全县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要求大力推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电厂设备的更新,产能的提升,以及规模的扩大,急需大量懂技术、会操作、能维修、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据榆林市未来二十年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未来二十年榆林地区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约60万人,平均每年3万余人,其中电力行业约15万人,年均需求量7千多人;电厂现有人才结构主体是中专生和本科生。而真正具有熟练的电力设备操作能力的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熟悉电厂设备操作与维修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严重短缺。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以此为契机,乘势而起,按照市场需求,办学初就设置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并且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人才培养方案渐趋完善,这无疑会对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持续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2.2 现有基础与特色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全省及毗邻省区的服务定位,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经济服务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地政府和企业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第一、2010年5月神木县委、县政府组织成立了神木能源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第二2011年神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神木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神木县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树立大职教教育理念,确立中高职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思路,实行一体化办学新模式。第三、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已初具规模,可以开展实训教学和生产实习以及培训企业员工。依据实施意见精神和神木能源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功能,已经形成了以学院为龙头,神东、国华等电力企业参与办学的热力发电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企业均与学院达成校企合作意向,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充分地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目前,学院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已经与神东电力公司、国华神木电厂、神东神木电厂、神木锦界电厂、神木恒源煤电厂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神东电力公司作为神华集团旗下专属电力运营全日制子公司已经与学院签署了正式的校企合作协议书,为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搭建起广阔的平台。同时神东电力公司(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已正式迁至学院办公,借助其高起点、高标准、高资质的技能培训及专业工种鉴定平台,对建设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职业生涯发展大有裨益。

2.3 教学条件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实训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楼的设计标准高于国内同等高职院校,本专业已经建成实训室8个:计算机绘图室、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锅炉模型实训室、供暖锅炉实训室、流体传热实训室、管路拆装实训室、楼宇自动化、工厂供电实训室。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具有他专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已建成2个校外实训基地:神木亚华热电厂和神华神东电力有限公司。

专业师资力量也非常雄厚,任课教师均是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985”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中选聘,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在读博士生的合理教师梯队,形成了业务精、技能强、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2.4 招生与就业
依据服务定位,学院坚持以榆林地区生源为基础,陕北及陕西省内生源为保障,晋蒙宁甘等周边省区生源为必要有效补充。从近四年招生情况来看,学院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生源充足。2010年学院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所招学生学生平均成绩419分,报到率97%;2011年,学生平均成绩354分,报到率达100%。所招学生平均成绩和报到率均高于省内同类高职院校。学院招生渠道广泛,学院还在积极探索五年一贯制招生模式和成人教育模式,以形成多种渠道招生的合理格局,保证学院有充足的生源。 加之,规模达万人的神木职教中心学生是学院生源的坚强后盾。

学院地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腹地神木县,随着神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大型企业纷纷入驻神木发展,高级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制约经发展的瓶颈。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劳动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时也是职业技术交流研发平台,学生毕业后可直接面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企事业单位及其毗邻省区企事业单位和相关行业就业,就业前景广阔。加之,学院依托神木能源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和地方政府的有利政策,已经与神东电力有限公司和国华电厂等单位达成协议,为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学生提供生产实习的场所,并进行“订单”式培养。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待遇优厚,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人才需求。

3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3.1 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学、传热学、动力学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够从事电厂热能动力及其控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管理以及一般热力与控制工程设计,具备基本的经济与管理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神东电力公司和周边各大电厂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强化职业精神与团队训练、企业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合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制定职业素质教育标准、课程教学标准,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完善校内实训和生产性实习条件,营造职场环境,依托区域各大型国有发电企业建立“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全面提升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健全和完善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科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针对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

3.2 专业建设目标
1.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实行工学交替,在与神东电力公司、陕煤集团等行业重点企业成功举办校企联合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订单式培养”。

2. 推进课程体系与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通过对电力行业调研、专家研讨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召开专业教师、实践专家研讨会,按照从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等不同职业阶段设计工作情景;使课程内容和各个岗位要求标准相统一,确立了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核心课程,完善了专业体系建设,使本专业学生基本达到对口就业。

3.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推广理实一体化、行为导向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电厂仿真实训室、泵与风机检修实训室、热工仪表实训室等为重点,建成了集教学实训、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不断建设和完善热工仪表实训室、动平衡与轴检测实训室、煤质分析实训室等。在原有的基础上,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不断发展和巩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4家长期合作伙伴:神木神东电力有限公司、神木亚华热电、玉林阳光热电、鄂尔多斯上湾电厂。

5.教学团队建设为了学院的发展和培养一流的毕业生,学院必须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业务精、技能强、素质高的教学团队。经过3年的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8名。聘请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承担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50%以上。

6.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开展维修电工、电厂操作工的培训与鉴定, 每年300-600人次。每年承接市级及以上技术研发课题或企业横向课题2项。利用优质师资、设备资源,为高职、中职院校培训师资,特别要主动为中西部地区中职、高职学校服务。

7.构建社会评价体系建立就业单位、学校、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