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 录
1、工程概况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3、基坑工程的环境条件与要求
4、基坑支护设计
5、降水和止水方案的设计
6、基坑土方开挖方案的建议
7、基坑支护施工阶段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8、基坑支护体系监测方案及建议
9、应急预案
10、基坑支护、降水、挖土施工工期计划
11、设计计算书及变形计算
中储粮油脂(新郑)有限公司大豆加工项目5#转接塔、汽车卸粮坑及输粮地沟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一般概况
(1)建筑名称 中储粮油脂(新郑)有限公司大豆加工项目5#转接塔、汽车卸粮坑及输粮地沟
(2)建筑场所 新郑市 河赵村北部,新郑—薛店公路西侧
(3)建设单位 中央储备粮新郑直属库
1.2 拟建建筑物概况
(1)拟建建筑物基础概况:拟建原料库(5#转接塔)筏板基础,基础埋深7.4m;拟建输粮地沟筏板基础,基础埋深7.4m;拟建汽车卸粮坑筏板基础,基础埋深6.4m。
(2)基坑规模:基坑由5#转接塔、汽车卸粮坑、输粮地沟三部分连接组成,整体呈倒“T”形。基坑周长约110m,面积约550㎡。
(3)基坑开挖深度:根据结构相关基础图,5#转接塔、汽车卸粮坑、输粮地沟基坑开挖深度为分别为7.5m、6.5m、7.5m。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 地形地貌
根据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提供的《中央储备粮新郑直属库三期大豆加工项目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河流冲积平原区。
2.2 工程地质情况
与基坑支护和降水有关的地层情况描述如下
第(1)层,粉砂(Q4al):
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少量云母碎片。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3.30m;平均2.00m:层底标高:113.09-116.07m;平均114.54m:层底埋深:0.70-3.30m;平均2.00m。
第(1)-1层,粉质粘土(Q4al):
黄灰色;可塑。局部含砂;少量小颗粒姜石。干强度中;韧性中;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0-3.00m;平均1.52m:层底标高:112.06-115.96m;平均114.00m:层底埋深:1.00-4.50m;平均2.36m。
第(2)层,粉土(Q4al):
褐黄色;稍湿-湿;中密。见较多黄斑和灰斑;砂质含量高;局部相变为粉砂。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4.60m;平均3.00m:层底标高:109.36-113.12m;平均111.20m:层底埋深:3.40-7.00m;平均5.26m。
第⑵-1层,粉土(Q4al):
褐黄色;湿;稍密。有少量黄斑和灰斑;局部砂质含量高。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0-3.60m;平均1.64m:层底标高:109.05-111.01m;平均110.09m;层底埋深:5.10-7.70m;平均6.61m。
第⑶层粉土(Q4al):
浅灰色;湿;稍密。有零星蜗牛壳碎片;少量小颗粒姜石;局部粘粒含量稍高;相变为粉质粘土。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10-5.00m;平均2.48m:层底标高:105.88-109.31m;平均107.79m:层底埋深:6.80-11.00m;平均8.67m。
第⑷层粉质粘土夹砾砂(Q3al):
褐黄色-浅灰白色,可塑-硬塑.夹砾石及粗砂,含量5-20%,砾石直径0.5-2cm,呈园状、次圆状.干强度中,韧性中,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00-3.90m,平均2.03m;层底标高:102.87-107.81m,平均105.80m;层底埋深:8.90-14.00m,平均10.65m。
第⑸层,粉质粘土(Q3al):
褐黄色-棕黄色,硬塑.有青灰色斑纹,含钙质结核及锰质结核.干强度中,韧性中,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20-3.60m,平均2.53m;层底标高:101.11-104.87m,平均103.14m;层底埋深:11.10-15.50m,平均13.30m。
第⑹层,粉质粘土(Q3al):
棕黄色,硬塑-坚硬.有较多钙质结核,有锰质斑点及青灰色斑点,干强度中,韧性中,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20-6.40m,平均4.05m;层底标高:97.85-100.05m,平均99.08m;层底埋深:15.50-18.80m,平均17.36m。
第⑺层,粉质粘土(Q3al):
浅棕红色,湿,坚硬.钙质结核含量约10%-20%,粒径2-7cm,局部半胶结,有锰质斑点,局部相变为粘土.干强度高,韧性高,切面光滑。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17.7m。
2.3 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程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4.5~6.8m左右,属孔隙潜水类型,其动态变化主要受季节性降水影响,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每年地下水位丰水期,每年12月至来年2月为枯水期。按正常情况上部潜水的年变化幅度在2.0~3.0m之间。根据新郑市的长期水文观测资料,近3~5年新郑市地下水位变化不大,该场地历年最高水位2.0m左右。
3 基坑工程的环境条件与要求
3.1本工程的环境条件
场地位于新郑市河赵村北部,新郑—薛店公路西侧。
基坑东侧:基坑东侧相距约0.3m为相邻在建原料日仓(CFG桩已施工,计划待本基坑回填后完毕后继续施工后期工程),桩顶标高约2.0m。
基坑南侧:基坑南侧为已施工道路,距离基坑约3m。
基坑西侧:基坑西侧现为空地,基坑边缘2m以外预留作施工道路。
基坑北侧:基坑北侧较空旷。
从周围环境来看,东侧、西侧为该基坑支护的重点。
3.2本基坑工程的设计等级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和本工程情况;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4 基坑支护设计
深基坑支护工程虽作为一种施工临时性结构;但其所需投入的资金较多; 所占工期也长;一旦支护结构的失败;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土压力计算理论一直沿用经典的库伦或者朗金理论;但由于岩土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经典理论的近似性、工程地质资料的精确程度和施工过程中现场条件的不确定性;往往使得支护工程设计并不完全和实际吻合;以至于达不到预想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首先对可能适合本工程的多种设计方案,在考虑施工等多种因素的条件下,进行分析比选,力求选择最佳方案;其次,具体进行设计时,采用信息化设计的方法。目前,基坑支护体系计算一般采用专用的计算软件,但这些软件虽然能计算出最终的受力与变形,但不能计算诸如介质的各向异性、非均质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复杂边界条件和施工过程对基坑支护的影响。信息化设计是比较科学的一种设计方法;它不仅能优化设计,而且还能和施工、监测相结合,它从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不断获取基坑变形的动态信息; 从而判断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被支护土体的稳定性;并随时对原基坑支护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 确保基坑开挖支护的安全稳定。
4.1设计依据
(1)《中央储备粮新郑直属库三期大豆加工项目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5
(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T111-98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96
(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2方案比选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围环境情况、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并结合本地区目前较成熟的设计施工经验,适合该基坑的支护结构类型有以下几种。
(1)双排桩
(2)排桩+预应力锚(杆)索
(3)复合土钉墙
(4)土钉墙
(5)放坡网喷
适合该基坑工程的几种支护形式的优缺点比较
支护形式
优点
缺点
双排桩
不需施工锚杆,挖土不受限制,安全性高。
造价高。
排桩+预应力锚杆(索)
安全性好,锚(杆)索施工可能会出场地红线
造价较高。
复合土钉墙
造价一般,安全性一般
施工质量难控制
土钉墙
造价低,施工经验丰富
安全性一般
放坡网喷
造价低
需要较大场地
综合考虑安全、造价、工期、施工等综合因素,结合不同的周围环境,该基坑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
由于场地的限制无法进行大放坡;若采用采用双排桩或桩锚结构,必然造价较高,初步决定采用土钉墙结构,通过验算证实,该支护形式满足安全要求,故采用土钉墙结构。
4.3 信息化设计
4.3.1计算条件
土的c,φ值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剪切试验强度指标进行了适当的修正(未提供UU剪切试验指标),围护墙体变形、内力计算和各项稳定性验算采用规范要求的计算参数。
4.3.2计算工况
土钉:第一层开挖2.0米,以下按土钉竖向间距,每层开挖1.2-1.5米。
4.3.3设计方案要点
经过详细的比较和优化,设计要点如下:
1-1断面:采用土钉墙结构共设4排土钉,水平间距1.2米,竖向间距1.1-1.5米。
2-2断面:上部1.2米采用1:0.4放坡网喷,下部6.3米1:0.4放坡,采用土钉墙结构共设5排土钉,水平间距1.5米,竖向间距1.3-1.5米。
3-3断面:采用土钉墙结构共设5排土钉,水平间距1.3米,竖向间距1.3-1.5米。
4-4断面:采用土钉墙结构共设4排土钉,水平间距1.5米,竖向间距1.4-1.5米。
4.3.4 基坑支护计算书及变形计算
基坑支护计算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详见计算书部分。
5 降水和防排水方案设计
考虑地下水位在4.5米,基坑开挖深度6.5-7.5米,故需要进行降水。本工程采用常用敞开式管井降水方法进行降水。
结合场地条件,共布置6眼降水管井,间距10~20米,根据现场水位情况运行降水系统,降水深度控制在坑底以下0.5m~1.0m,降水单位在基坑开挖期间应每天测报抽水量及坑内地下水位。
由于地层情况的原因,可能土方开挖到基坑底部时,土体含水量偏大,因此,建议降水时间提前。一般情况下:在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可根据现场水位情况合理减少抽水量;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水位较高,根据现场监测情况,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