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新疆资源型区域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可行性初探
——以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红花产业为个案
摘要
摘要:新疆深处中国内陆腹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复杂的民族构成决定了她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则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西部开发”战略的背景下,新疆地方政府立足于资源型区域,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策略,开发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红色农业”,以此来发展农村经济。但是在具体的产业化进程中,政府、企业和农民间却产生了种种矛盾,使得农业产业化陷入困境。
本文试图对新疆资源型区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参考新疆特殊的发展现状和东部发展模式在西部的适用性,以“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新疆具有可行性,农业产业化政策有利于新疆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理论假设,对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实施红花产业化的个案进行微观调研,分析在政府、企业与农民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过程及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
结合调研活动,本文发现,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红花产业化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而非诱导性制度变迁或双向互动性制度变迁,正是由于当地农户对于政府强制性产业化的非自觉的抵制才导致了红花产业陷入困境。本文的结论是:新疆资源型地区的后发优势,资源经济的潜在优势,依然是红花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关键是合理利用制度变迁,推行农业产业化,从而带来区域经济的真正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强制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
第一部分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概念和问题廓清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资源型区域特指具有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地区。
再其次,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
农业产业化概念源自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的应用型经济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皆未能达到的“产业”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进而分析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从而成为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它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政策在日本的巨大成功而兴起发展的,因此,产业政策也就成为了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尽管对于产业政策在东亚奇迹中的作用还存在诸多争议,但其促成日本等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事实使得从产业结构的演进中求效益和速度、从创新生产经营体制中求产业的振兴的发展模式成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学习对象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在参与国民经济循环的同时,要获得正常的产业利润,并且要在市场中取得平等的竞争地位,就必须变革传统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就是对此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