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我 爱 你 中 国
我 爱 你 国 旗
宿松县破凉镇新耕小学 吴志华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溯历史,重历风云变幻的近代,探寻一面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满清三角黄龙旗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交往日益频繁。谈判签约,兵船活动,通商贸易,互派使节等外交活动中,西方国家高悬国旗,而大清国无国旗可挂。官员深感不便,有失“天朝威仪”。鉴于此,1866年,当时的总理衙门仿照外制确定了中国第一面国旗。该旗式样为三角形,底色为正黄色,四周以蓝色镶边,中间绘有一青色飞龙,左上角有一颗赤色玉珠。黄色及龙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以黄龙旗作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当时人们习惯称之为大清黄龙旗。
龙旗虽有高贵的意义,却也有一些缺点。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使西纪程》里说:各国国旗多为长方形,且竖起黄旗是有危重病人希望别船医生救助的信号,中国国旗用尖角、黄色“太为失考”。1881年,洋务大臣李鸿章奏请把三角旗改为纵高三尺、横宽四尺的长方形旗帜。他曾在19世纪60年代上奏过慈禧太后,请求颁制国旗。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自此,清政府的国旗才算最终确定。
此旗原为共进会会旗。铁血旗“红底、黑心、轮角,外加十八黄星,表示黄帝子孙十八省人民铁血主义精神”。内、外角上共有十八颗金黄色的圆星,代表关内十八个行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意味着这是一次民族大团结的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中华帝国国旗(1915.12-1916.3)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称帝,这是他制定的国旗。
中华民国国旗(1928-1949)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0年l1月,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被推为非常大总统。上任伊始宣布废止五色旗,颁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法律形式颁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1928年12月,张学良拥护统一,通电宣布东北易帜,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中华共和国国旗(1933.10.20)
1933年,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这是中华共和国国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1931.11.7-1937.9.6)
初期满洲国国旗由
由红蓝白黑黄五色组成。
旗面为杏黄色,是指满洲
民族与统一、红色代表大
和民族的热情、蓝色代表汉族的
青春、白色代表蒙古族的纯真、
黑色代表朝鲜族的决心。国旗象
征着五族协和,四个民族在日本
的统治下联手建立满洲国。
1932年9月满洲国国旗又做
了修改,如下:由红蓝白黑黄
组成。在旗面的左上方的四色
条纹中,红色代表大和族,蓝
色代表汉族,白色代表蒙古族,黑色代表
朝鲜族。据1933年2月24日公布的满洲国
国务院布告中所示,五色旗中,青色代东
方,红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
代表北方,黄色代表中央,寓意以中央行
政统御四方。
1934年3月1日,在日
军的策划下,爱新觉
罗·溥仪在新京南郊杏
花村举行登基典礼,
改“满洲国”为“满洲
帝国”, 溥仪称帝,改年号为康德元年。
满洲帝国的国旗与满洲国国旗相似,只是把国旗底色由杏黄色改为象征皇室的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