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传染病学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第十四节败血症PPTX

传染病学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第十四节败血症PPTX

shaping***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传染病
资料大小:815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X(33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9/28(发布于北京)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传染病学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第十四节败血症PPTX”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作者 : 唐红、李红
单位 : 四川大学
第十四节
败血症
一、败血症的定义
二、病原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治疗
败血症的定义

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SIRS有下列2项或2项以上表现: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0次/分;或通气过度,PaCO2<4.27kPa(32mmHg); 白细胞数>12×109/L或<4×109/L;或白细胞总数正常但未成熟中性粒细胞>10%等。
传染病学(第9版)
菌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后迅速被人体免疫功能清除,未引起明显毒血症表现。 毒血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其产生的毒素侵入血液循环,而病原菌不进入血液循环。 血流感染:败血症和菌血症统称为血流感染。败血症是严重的血流感染,在菌血症基础上出现毒血症即为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败血症患者存在原发性/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传染病学(第9版)
传染病学(第9版)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相互关系示意图
病原学

(一)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 (二)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四)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毛霉菌、曲菌、隐球菌或马尔尼非青霉菌等。 (五)其他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分枝杆菌等。
传染病学(第9版)
近年来,需氧菌与厌氧菌、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菌,以及细菌与真菌等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逐渐增加。
发病机制与病理

人体因素 皮肤外伤、黏膜屏障结构破坏是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的主要诱因; 细胞毒药物、放射治疗、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重要器官大手术;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静脉导管,保留尿管;内镜检查、内引流管安置等; 严重外伤、烧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肝硬化、尿毒症、痴呆、慢性肺部疾病等。 病原菌因素 革兰阳性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外毒素,如金葡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等; 革兰阴性杆菌释放的内毒素(LPS),如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死亡后均可释放内毒素。
传染病学(第9版)
(一)发病机制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改变
病原菌毒素可导致全身组织和细胞变性 → 水肿、脂肪变性和坏死。 毛细血管损伤 → 皮肤和黏膜瘀点、瘀斑及皮疹。 细菌随血流至全身 → 迁徙性脓肿(肺、肝、肾及皮下组织),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单核-吞噬细胞增生活跃 → 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1. 毒血症状 寒战,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关节疼痛、软弱无力,脉博、呼吸加快; 可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严重患者可有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肠麻痹、感染性休克及DIC等。 2. 皮疹 常有瘀点,多分布于躯干、四肢、口腔黏膜及眼结膜等处; 球菌所致瘀斑可触合成片; 坏死性皮疹可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
传染病学(第9版)
(一)败血症共同临床表现
传染病学(第9版)
皮肤瘀斑融合成片
皮肤瘀斑融合成片
3. 关节损害 见于革兰阳性球菌和产碱杆菌败血症,常表现为膝关节等大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 4. 肝脾大 常为轻度肿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肝脏可显著肿大,伴压痛,也可有黄疸。 5. 原发病灶 多为毛囊炎、痈或脓肿等,皮肤烧伤,压疮,开放性创伤感染等。 6. 迁徙性病灶 常见于病程较长的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败血症。自病程第2周起可出现转移性脓肿,如皮下及深部软组织脓肿、肺脓肿、骨髓炎、关节炎及心包炎等。
传染病学(第9版)
(一)败血症共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