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一版
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
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
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
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
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
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
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
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
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
(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
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
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
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
展。
第二节 科学与实验
一、科学家的工作
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
世界。
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
(一)发现规则
所谓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建构理论
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
则。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
二、实验
实验就是精密地控制各种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干扰,探究有关因素之间
相互联系的过程。
(一)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
(二)实验的构成要素
任何一个实验,都由以下要素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三)实验变量分析
设计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分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变量。
变量指事物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