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致使市场调研失效的 7个因素 为什么你认真谨慎,可市场调研同样失效?大概是这7个因素在作祟。 决策的前提是数据,不管这个数据存在你的脑中,还是报表中。 看了很多调研报告后,你发现千篇一律,很多信息自己脑补也可。 针对80后/90后/00后人群的调研:爱好是XXX,对工作的态度是XXX,理想的生活是XXX, 微信使用率X%,使用率X%,网购率X%。 针对X产品的调研,一般结果是这样的:2017年,在A区中,有5个大品牌在销售X产品, 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共计40%;另外,X产品在A区的市场渗透率是30%。(这里指的市场渗 透率:该类产品当前需求/市场潜在总需求) ····· 从这个X产品的调研中,你能总结出什么? 无非两点。一,大品牌的X产品占有率还很低,创业者们的产品有非常大的机会;二,X 产品在A区非常年轻,还有70%的需求待激发。 这两点在我们以往的思考中,已经是结论了? 是,然并卵,这么大的数据都出来了,等你介入,已是炮火连天。 好,切入正题,这样市场调研=没用,怎样的市场调研等于没用? 请先排除因为自己不认真,导致的调研失效因素: 1.某些消费者有“隐性需求”,而你只是调查了他的“敷衍了事” 比如,曾有咨询者强行问我,“我在校园大门口的奶茶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前段时间 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校周边市场,对奶茶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我店就不温不火。于是我 和好多顾客聊天,他们反映奶茶味道很普通。” 于是这位店主综合各方味道,引进几款特色奶茶,结果,营业额额照样不理想······ 我的大致建议是,只找能直白说话的顾客交流,忽略起初的调查。 几个月后,他发现,进店的学生,主要动机根本不是味道,而是“能勾搭”这个隐形需求。 2.在2017年调查2025年的市场走势,这本应作参考,而被太多人当结论。 3.霍桑效应,能让你的调研成为空中楼阁。 4.“偏见”,比如:问题问得不中立,不敢问太low的问题、一上来就介绍自己是XX品 牌产品的人、消费者已经知道另外大部分人的选择。 后来,你变得认真谨慎,可市场调研同样失效? 一、沉迷市场机会和体量导致市研失效 你相信吗?对市场机会、体量分析多了,会令你忘记聚焦产生的爆发力,从而让你的市场 调研结果失效。 聚焦产生的爆发力,是任何高增长企业不可失去的,它帮助企业节省巨大的广告开支,我 不相信谁的企业敢说,能为产品的全部曝光付费。 当一个产品在某个同类消费者密集的市场中,获得了聚焦的传播,那它或多或少的,会受 到二次,三次传播,这是免费的。 聚焦产生爆发力的临界点大概是细分群体中10%的曝光率。 比如,你朋友圈有1000人,每天总能看到一些无聊乏味的文章, 而有一天,你发现某文被转载了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即使标题无聊至极,也会有打 开看看吧。 所以,产品量要想高增长,我们必须依赖聚焦的爆发力。 沉迷市场机会和体量,怎么会让市研失效?有关系? 先看营销调研到执行的大三步“调研—分析—执行”。 10年前的Zipcar租车服务商,通过精准的调研发现,全美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买车 和打车两者之间的选择,有很大牢骚,麻烦,贵。于是Zipcar窃喜自己调研到了机会。 分析一番后,决定推出共享电动车,快捷、便宜。当时的他们干劲儿十足,一定要快,并 且在全国范围铺开,以减少其他企业来模仿的威胁。 执行,着手一系列布局,面向全国,推出共享电动汽车。 不久后就被市场打脸,用户增长缓慢,如何降价,促销,广告硬推都没用。后来重新针对 单独的一些地区调研,改变策略,将汽车布局在几个重点的潜在用户非常密集的区域,结 果获得迅速增长,至今。 起初的Zipcar沉迷在所谓的机会中,忘记聚焦的作用,让自己原本的精准调研失效,不 得不重新调研,以聚焦。 再如,上文提到的,你好不容易得到一份权威资料,关于本区域家政服务的调研报告: “2017年,在天府区,有5个大品牌提供家政服务,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共计40%;另外, 家政服务在天府区的市场渗透率是30%。(这里指的市场渗透率:该类产品当前需求/市场 潜在总需求)······” 于是,你能分析出结论,大品牌的家政服务占有率还很低,这是一个创业者介入的好时机; 家政服务在天府区非常年轻,市场渗透率仅有30%,剩下70%的需求待激发! 天府区的家政务服务创业公司,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市场有70%的潜量,同时存在5个大牌。那我们首要避开大牌,激发潜量。非主流朱公众 号曾经讲,“激发”的最好方式是创意。家政服务内容上很难创意,那就在宣传上创意吧! 经过天府区的某家政公司继续深入调研,发现5个大牌,几乎全都集中在写字楼,创业园 区,很少在居民小区内宣传。 重大市场机遇发现了——天府区居民小区的家政服务市场空白! 于是,该家政公司强力向居民小区挺进入! 6个月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