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施工技术方案
一、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主线K43+752 11+24+11跨线桥为乡村道路跨越主线而设,与主线正交,车道数为2。该桥为11+24+11米变截面斜腿刚构桥,基础为片石混凝土扩大基础,桥台为石砌桥台,上部为现浇箱梁。所处地质上层为褐红、灰黄色粘土,含少许泥岩、泥质粉砂岩碎石;下层为褐色、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强~弱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该桥在上部构造施工期间桥下面有车辆通行,为此在施工的同时必须保证桥下通行车辆的安全。
2、施工计划:本桥上部构造现浇部分计划于2003年11月15日开始施工,完工日期为2003年12月20日;配置桥梁工程师一名,结构工程师一名,施工技术员三名,安排专业钢筋工、模板工、砼工共30人,配备100KW发电机一台,500L混凝土搅拌机两台, 钢管、支架、模板数量满足施工要求,插入式振动棒4根,水车一辆。
二、施工图(附后)
三、施工方案:
施工时除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外,应符合设计说明中的施工要点。
1、地基处理:本桥为现浇钢筋砼结构的桥梁,总体方案为在桥跨下用Φ40钢管搭支承架子,在支承架子上铺方木及底模,然后进行钢筋砼的施工。在支承架施工前,先对地基进行处理,原二专线路面部分可直接利用,其余部分对腐植土进行换填夯实整平处理,在桥台及斜腿拱座中间的斜坡上挖1米宽的台阶,并对台阶进行夯实,再开始处理地基,搭钢管架。
2、支架施工:
在地基整平夯实后,先根据支承架的总体布置,在地基上顺桥向铺设间距0.8米的20cm×20cm片砼基础,用作支承架底层钢管支承点,以扩大钢管与地基之间的接触面,变地基的点受力为面受力,改善地基的应力分布,防止不均匀下降。
A、砼基础铺设好后,开始进行支承架的施工,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及预定的施工方案,竖直受力钢管在纵桥向间距采用0.8m,横桥向间距采用1米,在施工时一定要采用直顺的合格钢管,并且在施工中保证钢管轴线的竖直,以确保钢管在桥梁主体结构施工中保持轴心受压状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抗压性能。
B、为了保证主体受力钢管的稳定性,采用水平钢管对竖直钢管进行连接加固,该钢管在立面方向的间距为1.5米,在横桥向的间距采用与直立钢管同宽的1米。
C、为了进一步改善架子在施工中的整体受力性能,并且抵消斜腿及其它因素所引起的架子在施工中所受的侧压力,除水平加固外,采用剪刀撑对钢管架进行加固处理,并且斜腿以下的钢管轴线尽量保持和斜腿产生同样的反向竖直角,以使钢管轴线正好处于斜腿所产生的分力线上,处于最佳受力状态。
D、由于该桥在施工中,桥下二级专用线还需有半幅通车,采用洞门法。所以在搭设架子时,需留一个通道供车辆行驶,根据施工图设计,采用1.5m×3m的贝雷架,拼装成9m×6m的双层桁架两块,作为通道的两侧受力主体,间距为8.5米,形成一个长9米、宽8.5米、高6米的临时通道,在两片桁架的顶部铺设40D#型工字钢,间距为50cm。
3、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在钢管架子搭设好后,于架子顶部铺设15×15cm的方木,其轴线和桥轴线垂直,间距为0.7米,其具体高度根据主梁底坐标在施工时进行控制,方木铺好后,在方木上铺设50mm厚木板作底模,木板上铺设新铁皮,以保证外观质量。模板要求整体性好,连接牢固,特别要注意接缝位置的处理,不能有漏浆和错缝现象。钢筋绑扎严格按设计尺寸控制,钢筋焊接和接头绑扎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浇筑砼并养护、拆模: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振捣密实(密实的标志为砼泛浆,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打毛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和受冻。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时拆模。
5、其它部位施工: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6、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施工。
四、技术控制措施:
1、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对施工中所用的材料等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试验。
3、上道工序完成,下道工序开工前,现场质检员必须先进行自检,再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同意下道工序开工时方可开工。
五、质量控制措施:
1、各项施工作业均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规定,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
2、严把材料关,施工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3、严格按照砼的配合比配制砼,一律要求挂牌、过磅、机拌。
4、现场质检员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对工程质量负责。
六、安全生产措施
现场质检员、技术员和现场施工负责人要确保施工中的安全生产。
1、现场施工作业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2、工地用电必须专人负责,带电设备设立警示标志并有防护措施。
3、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上工地,高空作业时应系安全带。
4、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