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古洁若
单位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二章
风湿热
重点难点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风湿热的预防、预后和辅助检查
风湿热的发病机制
(一)风湿热的概述
(二)风湿热的临床表现
(三)风湿热的辅助检查
(四)风湿热的诊断要点
(五)风湿热的治疗
(六)风湿热的预防和预后
内科学(第9版)
风湿热
内科学(第9版)
(一)风湿热的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 RF)是一种因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咽部感染引起的迟发性、非化脓性后遗症。该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关节炎、心脏炎、舞蹈病、皮下结节及边缘性红斑。反复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形成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最常见人群是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少见。
内科学(第9版)
(二)风湿热的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 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GAS感染表现
2.典型表现
(1)关节炎:最常见。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关节疼痛通常在2周内消退,发作后无遗留变形遗留,但常反复发作,水杨酸制剂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
(2)心脏炎:可出现心脏瓣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症状和体征。
(3)环形红斑:皮疹为淡红色环状红斑,中央苍白,时隐时现,骤起,数小时或1~2天消退,分布在四肢近端和躯干。常在GAS感染之后较晚期才出现。
(4)皮下结节:为稍硬、无痛性小结节,位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尤其是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处,与皮肤无粘连,表面皮肤无红肿等炎症改变。
(5)舞蹈病:常发生于4~7岁儿童。为一种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面部可表现为挤眉眨眼、摇头转颈、努嘴伸舌。
(6)其他:多汗、鼻出血、瘀斑、腹痛等。
内科学(第9版)
(三)风湿热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 链球菌感染指标
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为20%~25%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超过1∶400为阳性
抗DNA酶-B阳性率在80%以上
(2) 急性炎症反应指标与免疫学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
抗心肌抗体(AHRA),抗A组链球菌菌壁多糖抗体(ASP)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试验(PCA)阳性
2.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可显示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早期心脏炎,心肌核素检查(ECT)可显示轻症及亚临床型心肌炎
内科学(第9版)
(四)风湿热的诊断
主要表现:
心脏炎
多关节炎
舞蹈病
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
2. 次要表现:
关节痛
发热
急性反应物(ESR,CRP)增高
心电图P-R间期延长
3. 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咽喉拭子培养阳性
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
链球菌抗体效价升高
Jones(1992年)AHA修订标准:前驱链球菌感染证据,并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者高度提示可能为急性风湿热。
下列情况不必严格执行该标准:
①舞蹈病者;②隐匿发病或缓慢出现的心脏炎;③有RF病史或现患RHD,当再感染GAS时,有RF复发高度危险者。
内科学(第9版)
(四)风湿热的诊断
2002~2003年WHO标准:
1.初发风湿热: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及2项次要表现加上前驱的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
2.复发性风湿热: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及2项次要表现加上前驱的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
3.复发性风湿热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项次要表现加上前驱的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风湿性舞蹈病,隐匿发病的风湿性心脏炎,其他主要表现或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可不需要。
内科学(第9版)
(五)风湿热的治疗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消灭链球菌感染灶;
抗风湿治疗,迅速控制临床症状;
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改善预后;
实施个别化处理原则。
内科学(第9版)
(五)风湿热的治疗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刺激。
抗生素应用: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可改用头孢菌素类或红霉素族抗生素和阿奇霉素等。
抗风湿治疗:
单纯关节受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
发生心脏炎者,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
有心包炎、心脏炎并急性心力衰竭者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滴注氢化可的松,至病情改善后,改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单纯关节炎治疗6~8周,心脏炎最少治疗12周。
舞蹈病:首选丙戊酸,该药无效或严重舞蹈病如瘫痪的患者,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
内科学(第9版)
(五)风湿热的预防和预后
1.初发预防(一级预防) 有发热、咽喉痛拟诊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者,为避免其诱发RF,给予青霉素或其他有效抗生素治疗。
2. 再发预防(二级预防) 是指对有RF史或已患RHD者持续应用有效抗生素,避免GAS侵入而诱发RF再发。
预后 约70%的急性RF患者可在2~3个月内恢复。急性期心脏受累者,如不及时合理治疗,可发生心脏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