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
——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
朱民、斯特恩(Nicholas Stern)
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刘世锦、张永生、李俊峰、赫本(Cameron Hepburn)
*
2023 年 2 月
* 作者团队还包括谢春萍、克拉克(Alex Clark)和彭道菊。谢春萍,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
姆研究所高级政策研究员(c.xie6@lse.ac.uk);克拉克(Alex Clark),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
博士研究生(alex.clark@smithschool.ox.ac.uk);彭道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pengdaoju@cueb)。
1 关于作者
朱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
融研究院前院长(zhumin@pbc.gov)
斯特恩(Nicholas Stern),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所长(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教授(N.Stern@lse.ac.uk)
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es322@columbia)
刘 世 锦 , 全 国 政 协 经 济 委 员 会 、 中 国 环 境 与 发 展 合 作 委 员 会 、 研 究 员
(liusj131@vip.sina)
张永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ys_zhang@cass)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bonn2008@126)、
研究员
赫本(Cameron Hepburn),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院长(Smith School of
Enterprise and the Environment)、教授(cameron.hepburn@smithschool.ox.ac.uk)
2 致谢
朱民感谢能源基金会项目(项目号:G-2109-33290)和清华大学的支持。部分成果由朱
民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期间取得。张永生感谢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生态文明范
式下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的支持。感谢潘柳、李长泰、巩冰提供的助研帮助;感
谢研讨会上专家柴麒敏、陈诗一、高世楫、何建坤、何大勇、黄乐平、李善同、刘俏、王一
鸣、徐华清、薛其坤、曾刚、张希良、祝宝良、邹骥(以姓氏拼音排序),以及徐江旻、禹
湘、董亚宁的评论;感谢丁羽茜在项目协调和管理上的帮助。本报告中表达的观点代表作者
的观点,未必代表作者单位或资助者的观点。作者单位和资助者并不保证本书引用数据的准
确性。
3
报告概述
中国政府 2020 年9月宣布的“双碳”承诺,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进行绿色转型的决心和
雄心。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工业革命后形成的传统发展范式开始落幕,一
个新的绿色发展范式的兴起。这一新发展范式,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
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繁荣。本报告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旧有发展范式的不可持续性,揭示绿色发
展范式在发展目的、发展内容、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普适性上,是对传统发展范式的一次深刻
革命。报告在新的绿色发展范式框架下,重新思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理论、财富的内
涵和测度,以及个人和集体行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范式下碳中和转型的政策原则,构
建了新发展范式转变对于重塑中国重要经济部门和系统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含义,并讨论了转
型过程中体制机制、金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实现协调和平衡的转型。
本报告同时提出中国如何引领世界碳中和治理机制建设,以及同世界实现绿色合作共赢的机
遇和政策。
4一、引言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拉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序幕。
这种基于工业化的传统发展范式,带来物质生产力的飞跃,提高了人均产出和收入,取得了
以传统指标衡量的巨大经济成功。但是,由于这种以物质财富生产和消费为中心的发展范式
建立在高物质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其对高碳能源和材料的过
度开采和使用,以及对物质资本的严重依赖,导致了不可持续的全球气候变化风险、自然资
本和生态恢复力的枯竭,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现代化悖论”。传统发展范式的不可持续性是
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严峻挑战。
由于中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其面临的挑战尤其明显。中国虽然是传统工业化模式
的受益者,但是这种传统发展范式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中国面临经
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巨大挑战。中国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的四十年发展奇迹,在不同时期具
有不同的经济增长动能。例如,1970 年代后期对农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重大改革,
1980 年代对创业、乡镇企业和经济特区给予支持,在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以出口导向型
制造模式来推动经济发展,之后的增长动能则转向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但是,这些
增长动能更多的还是传统发展范式的延续,侧重于狭隘的产出概念(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 -
GDP 衡量),无法以此建立基于福祉的可持续长期发展路径,也无法满足构建中国新发展阶
段下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在未来几十年,这些传统动能都无法继续推动中国在新发展阶段下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新的发展动能必须以可持续、有弹性和包容的方式,推动经济、
社会和环境发展。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
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双碳”承诺,既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
大国担当,也是中国以碳中和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
2022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会议,将“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为中国今后的“中心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简单地学习和追赶西方现代化,而是对工业革命后建立的现代化概
念的重新定义。这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
求。碳中和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都意味着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变。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宣布,推动形成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碳中和共识与行动。目前已
有超过 130 个国家以各种方式承诺碳中和1。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工业革
命后形成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范式在全球范围的不可持续,以及一个新的绿色
发展范式的兴起。一个能够纳入内生化自然资本收益、基于福祉的新发展范式,将不仅造福
中国,也对世界其他地区至关重要。如果中国能够以新的发展范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其经验必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 详见 zerotracker。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