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41∕T_1688-2018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PDF

DB41∕T_1688-2018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PDF

nongcun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灌溉规程
资料大小:26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5/17(发布于上海)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65.020.01DB41B 05河 南 省地方标准DB41/T 1688—2018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2018-09-29发布2018-12-29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688—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焦作市广利灌区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景雷申孝军张寄阳宋妮陈智芳王峰孙景生盛坤邱新强巩文军李涵曼邹红IDB41/T 1688—2018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豫北地区冬小麦测墒灌溉的术语和定义土壤条件麦田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分级及灌溉指标本标准适用于豫北地区冬小麦的测墒灌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782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SL 13—2015灌溉试验规范SL 364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 568—2012土壤墒情评价指标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测墒灌溉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作物主要种植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点)定期定点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结合作物需水特性和气象条件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旱情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农田墒情和作物旱情进行分析和判定并提出具体的灌溉方案和抗旱措施指导农民或有关部门科学管理农田水分减少不必要的灌溉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粮食生产综合能力3.2麦田土壤墒情冬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土层土壤的干湿程度3.3麦田墒情监测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利用取土烘干法或自动监测系统对麦田根区土壤水分信息进行连续监测确定冬小麦不同时期田间墒情3.4计划湿润层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主要根系吸水层的深度即冬小麦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3.5灌水定额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1DB41/T 1688—20184土壤条件4.14.2测墒灌溉适合垂直剖面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相对较小的粘壤土壤土和砂壤土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2 m5麦田土壤墒情监测5.1麦田土壤墒情监测点的布设5.1.1地面灌灌溉喷灌监测点应按NY/T 1782规定的方法进行布置;滴灌监测点除满足NY/T1782规定的方法外还应按组布置每组包括3个测点分别位于滴灌带下两条滴灌带中央及距滴灌带1/4倍滴灌带间距处5.1.2监测点应距离边行2行以上监测点土壤水分的测定人工监测5.25.2.15.2.1.1采用取土烘干法监测麦田水分时应根据表1的冬小麦计划湿润层确定取样深度;取样后应按照SL 364规定的方法进行土壤墒情的计算表1豫北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cm生育时期播种三叶三叶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计划湿润层204060801005.2.1.2采用管式时域反射仪或中子仪监测麦田水分时导管埋设深度为100 cm按SL13—2015规定的步骤进行5.2.2自动监测5.2.2.1地面灌溉和喷灌可根据经费及监测农田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方案测点数二点法三点法四点法五点法测点深度(cm)10301030501030608010305070905.2.2.2滴灌每个测点应在地表以下10 cm30 cm50 cm布置水分传感器若传感器数量有限传感器应埋设在距滴灌带6 cm12 cm处埋设深度为32cm36 cm5.2.2.35.2.2.45.2.2.5布设好传感器后应将挖出的土壤分层回填密实监测点处应有明显标志;播种时应通过人工补种等措施确保监测点处苗情与大田一致在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始末须利用烘干法对仪器监测结果进行标定烘干法取样应在传感器埋设点附近2 m范围内每次取样重复数不低于3次取样完后应利用周边土壤将取样孔填充密实5.2.2.6在全生育期内应定期维护监测系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5.3麦田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处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