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20.20B31DB32备案号: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 T 3180—2017茭白秋延后大棚栽培技术规程Regulations of autumn delayed cultivation in plastic tunnels for water bamboo2017-01-20发布2017-03-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 T 3180—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扬州大学提出。本标准由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吴江市农业委员会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解增、曾晓萍、李岩、巢海忠、张林元。IDB32/ T 3180—2017茭白秋延后大棚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茭白秋延后大棚生产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选留种和生产记录。本标准适用于大棚茭白的秋延后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 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DB 32/T 1590钢管塑料大棚(单体)通用技术要求DB 32/T 1694茭白栽培技术规程DB 32/T 2105茭白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规程3产地环境3.13.2应符合 NY/T 5010的要求,大棚建设应符合 DB 32/T 1590的要求。应在种植区域或单个大棚四周筑防渗围埂,围埂高度不低于 10cm。围埂内耕地表面应平整、高差不超过 5cm。4种株4.1品种选择应选择低温孕茭型品种。4.2种株选择与处理4.2.1规格在夏茭采收末期或结束让茬时,在正常采收区域将叶鞘高40cm、粗3cm以上的茎蘖连根拔出,优选已孕茭但尚未达到采收标准的茎蘖。4.2.2储运4.2.2.14.2.2.2剪除叶枕以上的叶片、仅剩叶鞘,每30株~50株以根部对齐捆扎。宜当天选苗、当天栽植。若 7d内可以移栽,则堆放在避光阴凉处,顶部及四周覆盖双层遮阳网,每天早晚淋浇洁净凉水保湿。1DB32/ T 3180—20174.2.2.3若移栽期超过 7d,则将成捆的种株假植在移栽田附近的水田或水沟里、以不淹没种株为度。5栽植5.1整地施肥5.1.1非低洼湿地区域的,应在种植区域或单个大棚四周筑防渗围埂,围埂高度不低于 10cm。围埂内耕地表面应平整、高差不超过 5cm。5.1.28月上旬以前,前茬作物让茬后,及时按 NY/T 496和DB 32/T 1694的要求施基肥、耕翻、平整、灌水。5.2定植剔除抽生新叶不足5cm的种株,按行距50cm~55cm、株距30cm~40cm单株栽植。6田间管理6.1追肥6.1.16.1.2应掌握早而重的原则,并符合 NY/T 496的要求。移栽后,应及时追肥,每亩施尿素 5kg~7.5kg;当多数植株抽生分蘖时,重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 15kg~20kg;开始采收后,每亩施尿素 15kg~20kg、硫酸钾 10kg~15kg;采收后期,可视群体植株生长情况,适当补施追肥。6.26.3水位生长期间保持3cm~5cm浅水层。温度当气温下降至 20℃以下时覆盖棚室顶膜、保持两侧通风,当气温下降至 15℃以下时实施全覆盖。7病虫害防控7.17.27.3宜全程保持顶膜覆盖。主要病害有:胡麻斑病、纹枯病,主要虫害有:螟虫、稻蓟马。防控方法按 DB 32/T 1694的规定执行。8采收8.1棚室内早晚温度低于 20℃时,应加强棚室周边株丛的观察,发现有孕茭膨大的应及时采收。根据茭白膨大情况,每隔 1d~5d采收 1次。8.2采收方法按 DB 32/T 1694的规定执行。9选留种2DB32/ T 3180—20179.1采收过程发现有茎蘖基部膨大但叶鞘迟迟不开裂的灰茭株丛,应及时整株挖除;若开始采收后15d仍未有茭白采收、且明显高于周围植株的株丛,可基本判定为雄茭,也应及时整株挖除。9.210选留种方法按 DB 32/T 1694的规定执行。生产记录详细记录整个生产过程,生产记录保存应不少于 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