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60.35DB 12B 90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DB12/T 757—2018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of wheat field irrigation2018-01-17发布2018-03-01实施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DB12/T 757—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 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本标准起草人:邓永卓、王凤行、杨靖峰、王姝逸、李小刚。IDB12/T 757—2018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麦田灌溉智能决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麦田墒情监测点选址与布设,监测设备及安装,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决策,预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灌溉指导。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80.2-2012可靠性试验第2部分:试验周期设计GB 19517-2009GB/T 20524-2006GB/T 28418-2012GB 31221-2014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农林小气候观测仪土壤水分(墒情)检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3术语和定义3.1土壤墒情soil moisture content田间土壤含水量及其对应的作物水分状态。3.23.3土壤墒情等级soil moisture condition classification田间土壤含水量及其对应的作物水分状态的程度。土壤相对湿度relative soil moisture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4麦田墒情监测点的选址与布设监测点选址4.14.1.14.1.24.1.3地方。4.1.44.1.5应选择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灌溉条件、耕作制度等有代表性且地面平整、管理便利的地块。监测地段的小麦面积不小于0.2ha。监测点四周应空旷,避免设在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压线、高大建筑物的避开地方性雾、烟、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以及水体污染严重的区域。避免在重大自然灾害易发区以及面临土地用途改变的区域设置监测点。1DB12/T 757—20184.1.64.2开展农田小气候监测的,选址应符合GB31221-2014的要求。监测点布设4.2.14.2.24.2.34.2.44.2.54.2.6监测点位置应相对固定,标注经纬度信息,并设立保护标识。监测点应选取监测地块内距离地块边缘2m以上的位置。监测点应设置为边长2m-4m的正方形或直径2m-4m的圆形,四周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围栏。选点密度应根据生态区类型、耕作制度、监测用途等综合确定。多个监测点同时布设在同一地块时,应采用随机均匀布点原则,监测点相互间距离应大于5m。应考虑供电、网络、维护等必备条件,以保证数据的连续采集和及时上传。5监测设备及安装5.1监测设备的选择可以采用固定式自动监测站、移动式监测仪进行测定。监测设备应符合GB/T28418-2012的规定。5.2设备的安装5.2.1自动监测站5.2.1.1自动监测站配置实时土壤水分测试仪、小型气象站、土壤采样工具、定位设备、数据传输处理设备及相应配套设备。5.2.1.2自动监测站土壤水分监测深度不少于40cm,至少需监测10cm、20cm、4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5.2.2移动式监测仪5.2.2.1移动式墒情监测仪配置实时土壤水分测试仪、土壤采样工具、定位设备、数据传输处理设备及相应配套设备。5.2.2.2移动式墒情监测仪土壤水分监测深度一般不少于20cm,必要时应采用土壤采样工具辅助监测到4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5.2.3监测站所有电器设备其安全性应符合GB 19517-2009的规定、稳定性应符合GB/T 5080.2-2012的规定。5.2.4其它如配置农田小气候监测设备应满足GB/T 20524-2006的要求。6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数据采集6.16.1.1自动监测点数据采集6.1.1.16.1.1.2自动监测站的土壤墒情数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