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 T 1617-85热处理通用技术条件1985— 12— 14发布1987— 01—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 热处理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机车车辆结构钢零件的热处理,如有特殊要求,应在产品由纸或其技术条件中另行规定。1.技术要求1.1.热处理零件用的金属材料,须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规定,并应具有符合国家标准或部标准的技术证件。无证件的材料须经检验合格并补充证件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行热处理。1.2.零件的热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应在图纸或技术文件中注明,并应充分考虑热处理工艺性。1.3.零件的热处理一般应在机械加工后进行。凡须淬火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为12.5。零件在表面淬火前;其淬火部位表面粗糙度为6.3。氮化零件氮化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为 1.60。1.3.1.1.3.2.1.3.3.1.4.热处理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a. 调质零件一般零件:规定调质后的硬度(HB)。重要零件:规定调质后的机械性能指标。b. 淬火零件整件淬火零件:规定硬度。局部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和硬度。c.表面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硬度(必要时规定硬化层深度)。d. 渗炭零件整体渗炭零件:规定渗炭层深度,热处理后表面硬度。局部渗炭零件:规定渗炭部位,渗炭层深度,热处理后表面硬度。e. 氮化零件整体氮化零件:规定氮化层深度,氮化层表面硬度及脆性。局部氮化零件,规定氮化部位,氮化层深度,表面硬度及脆性。f.碳氮共渗零件规定碳氮共渗部位,碳氮共渗层深度。表面硬度。g. 正火零件一般零件:规定硬度。重要零件:规定机械性能,晶粒度和金相组织。1 1.5.零件需要局部热处理时,其图样标注方法接GB131— 83《表面特征 (符 )号及其注法》规定。1.6.热处理的技术要求调质零件1.6.1.一般零件应注明硬度,范围如下:HB210~ 250, HB240~ 280, HB260~ 300, HB280~ 320。重要拿件应注明σb、σs、δ﹪、?﹪、 ak、 HB等值,其中HB值不作验收依据。1.6.2.淬火零件淬火零件的硬度范围如下:HRC40~ 45, HRC42~ 48, HRC45~50,HRC50~ 55, HRC55~ 60, HRC58~ 63, HRC60~ 65。1.6.3.表面淬火零件硬化层深度:≥ 0.5mm, 1~ 2.5mm, 2个5mm, 3~ 6mm。硬度范围:HRC40~ 45, HRC45~ 50, HRC50~55,HRC55~ 60: HRC58~ 63, HRC60~ 65。1.6.4.渗炭零件渗炭层深度:0.5~ 1.0mm, 0.8~ 1.3mm, 1.0~ 1.5mm, 1.2~ 1.7mm, 1.5~ 2.0mm。渗炭热处理后硬度: HRC55~ 60, HRC58~ 63, HRC60~ 65。1.6.5.氮化零件氮化层深度:0.04~ 0.15mm, 0.10~ 0.3mm, 0.30~ 0.50m, >0.4mm。硬度范围:HV> 500, HV> 750, HV> 850。氮化层脆性:<3级。1.6.6.碳氮共渗零件渗层深度: 0.30~ 0.70mm, 0.50~ 1.0mm;硬度范围:HRC55~ 60, HRC58~ 63。1.7.1.8.1.9.零件在表面淬火前应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氮化零件在氮化前进行调质处理。热处理零件如需进行晶粒度、金相组织或电磁探伤检验时,应在图纸或技术文件上注明。1.10.如需规定热处理后零件硬度的测试部位,应在图纸中注明。1.11.图纸上注明的硬化层深度应为成品尺寸,在热处理时应考虑磨削加工余量。1.12.热处理后零件变形允许矫正,但矫正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1.13.热处理后的零件,如果性能不合格,允许重新进行热处理。2 2.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2.1.2.2.零件热处理后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及机加工无法消除的其他缺陷。凡同一钢号,同一品种,同炉热处理的零件,应在质量稳定的情况下接炉次抽查硬度,每炉抽查量为3~ 5﹪,但不少于三件。如果其中有一件不合格,应加倍数量检验。如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应逐件检验或返修。2.3.热处理零件的硬度试验,按GB 230— 83《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法》, GB 231— 63《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法》或YB 53— 64《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法》规定进行。2.4.热处理零件的拉力试验按 GB 228— 76《金属拉力试验法》,冲击韧性试验按GB 229— 63《金属常温冲击韧性试验法》,晶粒度测定按 YB 27— 77《钢的晶粒度测定法》规定进行,可检验实物或规定的试样。2.5.渗炭层深度的检验应在平衡状态下进行,可采用与工件相同的材料并同炉热处理的试样,对批量较大的小件,也可直接用工件检验。渗炭层包括过共析层、共析层及过渡区,其中过共析层及共析层应为渗炭深度的 50~ 75﹪。渗炭层深度测定的方法:合金钢零件:从试样表面测至心部组织处。炭素钢零件:从试样表面测至过渡区的 1/ 2处。2.6.表面淬火件硬化层深度的检验,应解剖实物或规定的仿形试样。在工艺稳定时,可检验工艺的执行情况,并定期抽检。2.7.氮化件的检验2.7.1.氮化层深度一般用化学侵蚀法测定,必要时用显微硬度法测定,并以此法为准。用硬度法测定时,测至高于基体显微硬度HV30~ 50 处为止。2.7.2.氮化层表面硬度用维氏硬度计测量,所加负荷如下:氮化层深度<0.15mm时负荷≤ 5kg;负荷5kg;氮化层深度 0.1~ 0.3mm时氮化层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