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GB/ 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Rul es f ori nves t i gat i onandf or ecas t of t her i cebl as t〔Pyr i cul ar i a or yzae(Cavar a)〕1995-12-081996-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Rul esf or i nves t i gat i onandf or ecas tof t her i cebl as t〔Pyr i cul ar i aor yzae(Cavar a)〕GB/T 15790—1995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瘟的系统调查以及空中孢子动态观察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2苗瘟调查2. 1调查时间自3~4叶期至拔秧前3~5d,共查2~3次。2. 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五点取样,每点20株,每块田共查100株。以株为单位,调查病株数,严重度,急性型病株数,叶龄期,调查记载格式见表1。表1苗瘟调查记载表单位年度病株分级其中急性型发病病情株率指数3%备注调查日期地点秧田 秧田品种叶龄期调查类别发病株数类型株数病株率病株数012%2. 3苗瘟病情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级,无病斑;1级,病斑5个以下;2级,病斑5~10个;3级,全株发病或部分叶片枯死。3品种种植面积统计 3. 1统计时间在插秧基本结束后进行。3. 2统计数量和范围按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分感病、中抗、抗病三种类型,统计观测区内的种植比例,调查记载格式见表2。表2品种抗病性及种植面积统计表单位年度种植面积hm2占总面积的百分率%调查日期地点品种名称抗病性类型备注3. 3品种抗病性划分标准品种抗病性划分标准见表3。表3品种抗病性划分标准枝梗瘟抗病类型叶瘟穗瘟典型病斑,病斑面积超过叶面积的10%感病中抗枝梗发病率20%以上穗颈发病率10%以上小圆形至稍长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1~2mm枝梗发病率为10. 1%~20%穗颈发病率5. 1%~10%穗颈发病率5%以下抗病针头状大小褐点至稍大褐斑枝梗发病率10%以下4叶瘟调查4. 1定点调查4. 1. 1调查时间自插秧后秧苗返青起,至始穗止,每5d调查一次。4. 1. 2调查数量和取样方法初病后选择有代表性早、中、迟三类型田的当家品种各一个,常年叶瘟与穗瘟显著相关的指示品种一个,每类型的每块田于近田埂的第2~3行稻内直线定查二点,每点2丛稻。 4. 1. 3叶瘟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少而小,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以下;2级,病斑小而多,或大而少,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5%;3级,病斑大而较多,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10%;4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0%~5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0%以上,全叶将枯死。4. 1. 4调查记载调查记载格式见表4。表4叶稻瘟定点调查记载表单位年度急性型病叶率%病叶分级调查日期类型品种调查总叶数病叶率%病情指数地点病叶数备注田名称012345注:凡混生急性和慢性病斑的病叶以急性型病叶数计入。剑叶和叶环瘟数应在备注中记载。4. 2叶瘟普查4. 2. 1调查时间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查两次。4. 2. 2调查数量按病情程度选择当时田间轻、中、重三类型田,每类型田查三块田,每块田查50丛稻的丛发病率,5丛稻的绿色叶片病叶率。4. 2. 3取样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每点直线隔丛取10丛稻,调查病丛数,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丛稻,查清绿色叶片的病叶数,调查记载格式见表5。表5大田叶瘟普查表单位年度 50丛稻5丛稻调查日期类型田品种名称防病情况病丛率%病叶率%病丛数总叶数病叶数5穗瘟调查5. 1定点调查5. 1. 1调查时间从破口开始至腊熟初期止。5. 1. 2取样方法可在原叶瘟定点稻丛内继续观察,病轻年份原定点的稻丛不能明显反映病情趋势时,应从定点处外延扩大到50丛稻进行观察,调查记载格式见表6。表6穗瘟调查记载表单位年度调查类型品种 调查总病穗数病穗率损失率目测生育病穗分级0 12 3地点备注日期田名称穗数%%期455. 1. 3穗瘟病情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0级,无病;1级,个别枝梗发病;2级,1/ 3左右枝梗发病;3级,穗颈或主轴发病;4级,穗颈茎发病,大部分秕谷;5级,穗颈发病造成白穗。5. 1. 4水稻穗期生育期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