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DB3703山东省淄 博市地方标准DB 3703/T028—2005无公害山洞双孢菇生产技术规程 2005-11-16发布2005-11-16实施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03/T 028—2005无公害山洞双孢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双孢菇的山洞标准、生长条件、原料与发酵、菌种、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淄博市无公害双孢菇标准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T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DB 3703/003-2005 无公害蔬菜生产 投入品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粪草栽培法它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进行堆制发酵,作为培养料,进行接种栽培双孢菇的方法。该方法原料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容易掌握,适于广大农村采用。3.2 杂菌在培养某一食用菌时,污染的其它微生物。3.3 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除培养基料中培养物以外的其它微生物的方法。3.4 发酵培养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引起有机质的分解腐熟,同时产生热量的过程。3.5 翻堆培养料在前发酵阶段,为了调节水分、温度和通气,达到均匀发酵的目的而进行的有规律的翻动交换位置的过程。1 DB3703/T028—20053.6 播种将菌种接种在培养料上的过程。3.7 出菇子实体逐渐长大并长出菌盖的过程。4产地环境应符合 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5山洞的标准5.1 总体要求山洞要求长50m,宽2.5m,高2m,洞要直,洞与洞之间距离10m 以上,洞顶呈半圆形。洞内搭支架,可多层培养,一般夏季一层,冬季二层。但必须是“立茬土”才可挖洞。5.2 洞门要求在洞口门外建一缓冲室,长、宽、高各3m,前、后门高 1.8m,宽1.2m,以利进、出料方便。5.3 通风口从洞内往上挖通风口。通风口上下垂直,下口直径1.2m,上口直径0.6-0.7m,总高在 6.5-7m,一般要高出地面1.5-2m。夏季要在通风口和门口各安一台排气扇,使热气从洞口排出。6栽培管理措施本标准未规定的管理措施按常规措施进行。6.1 双孢菇生长的主要条件6.1.1 温度发菌期温度的范围为 5-30℃,适温为 25-30℃;子实体形成期的温度范围为7-22℃,适温为16-17℃;双孢菇生长温度为 6-23℃,适温为 14-18℃。6.1.2 湿度发菌期培养料和覆土含水量为 65-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夏季培养料水分略少些,可通过向墙壁或空中喷水来降温。6.1.3 酸碱度在发料、发菌期和菇蕾生长期,培养料pH 值控制在7-7.6,适应范围为 5-8.5。6.1.4 空气2 DB3703/T 028—2005在确保温湿度的基础上随时通风。6.2 原料与发酵的要求6.2.1 原料的配比通常所用的标准配方按100m 计算,需麦秸 2200kg,干牛粪 2200kg,豆饼120kg,2碳酸钙 60kg,石膏 80kg,过磷酸钙 50kg,硫铵30kg,尿素20kg。6.2.2 发酵场地的选择堆料场地应选择地带开阔,排水方便,靠近水源和菇房、远离鸡栏和牛棚,最好是水泥地面,如果是泥土地面,要先筑成堆料的高畦,地面擂实,四周设排水沟,四角各2挖一坑。一般每 100m 的栽培面积:料堆长约10m、宽2.5m、高1.5m 左右。6.2.3 原料的预处理6.2.3.1草的预湿:建堆的前两天,把草用水浸泡或者用水管浇,边浇边翻,并用脚踩。使草吸足水分,每天早晚在草堆上撒些石灰,表面淋湿。6.2.3.2粪的预堆:6-7月份,将所需用的粪肥晒干粉碎后备用。建堆前4 天,将干粪预湿,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宜,拌湿后与事先粉碎的饼肥混合建堆,并逐层加入杀虫剂,然后用塑料膜覆盖,每隔2 天翻一次堆,如有螨虫或其它虫子,要继续喷杀。如果时间和条件不允许,也可不用预处理,但建堆时操作要严格。6.2.4 建堆与发酵(前发酵)发酵是夺得高产的关键技术。发酵过程中温度、水分的合理控制;翻堆的方法及时机的把握,决定着发酵的质量。对水分的要求原则上是“一湿”、“二调”、“三不动”。“一湿”是指在草的预湿、建堆和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越多越好,达到饱和程度;“二调”是指第二次翻堆时,调节水分,干地方浇水,湿地方不浇水;“三不动”是指第三次翻堆时,不能再加水。6.2.4.1建堆:一般是在8 月中、下旬至9 月上旬建堆,料堆最好是南北向。堆料时,先铺一层30cm 厚、2.5m宽的草,草上铺一层 5cm 左右的粪,草要铺平,踏实,然后再铺一层草。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并逐层加水,下边几层少浇,上边几层多浇,达到四周有溢出为宜。从第四层开始,将所需尿素、石膏和硫铵的一半量混合后,逐层加入至第八层。这样大约共十层左右,最上边盖一层粪,建成高约1.6m、长度不限的料堆。堆顶成龟背形,四边基本垂直。周围最好用薄膜围起来,堆顶用草帘覆盖。下雨时要用薄膜盖顶,雨后立即撤掉。为了通气,中间插入几根木棒,建成后拔出来。堆料的第二天要测量 20cm 以内的料温。正常情况下,2-3 天后,料温会升到 65℃左右,如达不到,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调整;若料温连续2-3 天达 80℃以上,要提前翻堆。6.2.4.2第一次翻堆:正常情况下建堆后的 5-7 天,或者料温达最高开始回落时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重点是浇足水。翻前先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