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20.20B22DB32备案号:37342-2013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 2222-2012 水稻扬两优013品种 RiceCultivarYangliangyou013 2012-12-28发布2013-03-28实施发 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2222-2012前言水稻品种扬两优 0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两系超级杂交籼稻新组合,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2009 年通过国家和江苏、湖北省审定定名(国审稻2009031,苏审稻200901,鄂审稻 2009010)。该品种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鉴于该品种 2010~2011年在全国应用面积达 100万亩以上,为进一步规范扬两优013品种来源、类型和主要特征特性包括特征、特性、适应范围、稻谷品质指标、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本标准制定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制定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长乐、戴正元、李爱宏、王宝和、李育宏、潘存红、周长海。I DB32/T 2222-2012水稻扬两优013品种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扬两优013的来源和类型、主要特征特性。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扬两优013。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404.1—2004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3来源和类型3.1来源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2年用籼粳中间型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作母本与综合性能突出的籼型恢复系R13父本配组育成,2005~2006年参加省内外组合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晚籼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国家和江苏、湖北省审定定名为扬两优013(国审稻2009031,苏审稻200901)。3.2类型属双季晚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4主要特征特性4.1特征4.1.1苗期矮壮直立,芽鞘色绿色,叶鞘色(基部)绿色,叶片绿色。叶片较挺直,基茎扁宽。4.1.2成株株高(110~115)㎝ ,主茎地上部 (5~6)个伸长节间,总叶片数(16~17)张,单株成穗(10~11)个,茎杆节的颜色浅绿色,茎秆粗壮坚实,叶片角度直立,叶色绿色,剑叶叶片无曲度,成熟时单茎保持(3~4)张绿色叶片。4.1.3穗部穗层整齐,穗半直立状,穗长(21~23)㎝,着粒密度(6~8)粒/㎝,每穗总粒数(145~150)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7.5~28)g。颖花柱头颜色白色,颖壳茸毛多,颖尖色秆黄色,无芒,护颖长度中,护颖色秆黄色,颖壳色黄色。谷粒形状细长;米粒长宽长,长宽比2.9。4.2特性4.2.1生育期全生育期(115~120)d。4.2.2分蘖性1 DB32/T 2222-2012分蘖性强。4.2.3抗逆性4.2.3.1稻瘟病抗性对苗期稻瘟病生理小种B29、C13、D5、E3、F1、G1、抗性分别为0、0、0、0、0、0级,中抗穗颈瘟(2级)。田间表现抗级。4.2.3.2白叶枯病抗性对白叶枯菌群KS-6-6、浙173、PX0-79、JS-49-6抗性分别为1、1、1、1级。田间表现抗级。4.2.3.3纹枯病抗性对纹枯病强致病型菌株 HR 9接种鉴定,纹枯病接种鉴定为 MS 级,田间表现抗级。4.2.3.4抗倒伏性抗倒性较强。4.2.3.5抗穗芽性稻谷田间无穗发芽现象。4.3适应范围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4.4稻谷品质指标稻谷品质指标应符合GB/T 17891—1999中三级的要求,详见表1。表1品质指标项目GB/T 17891—1999中指标实测指标78.564.119出糙率,%≥≥≤≤≥≤7552.030整精米率,%恶白粒率,%恶白度,%5.03.1粒型(长宽比),%透明度,级2.82.93.01.0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15.0~24.05016.762.07.0≥≥碱消值,级——4.5产量结构(500~550)㎏/亩产量结构为:有效穗(17~18)万/亩,每穗总粒数150 粒左右,结实率(81~82)% ,千粒重(27.5~28)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