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2∕T_1684-2010绿杨春茶_茶树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2∕T_1684-2010绿杨春茶_茶树栽培技术规程PDF

杨春波2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栽培技术 栽培规程
资料大小:20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16(发布于辽宁)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 67.140.10X 55DB32备案号: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684—2010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Luyangchun tea --Technical rules for production of tea plant 2010-12-20 发布 2011-02-20 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 1684-2010前言绿杨春茶产于江苏扬州地区,由于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绿杨春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其形似柳芽、香气馥郁、滋味鲜醇、汤色清明、叶底嫩绿,在全国和省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在扬州地区更是家户喻晓,绿杨春茶已成为扬州市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规范,使企业生产的绿杨春茶品质差异较大,为规范生产,提高生产技术和茶叶质量,保护绿杨春茶的品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特制定《绿杨春茶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的编写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仪征市农林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爱琴、王春军、严玉华、时乐平、钟靓、邓永庆、王玉红。I DB32/T 1684-2010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加工绿杨春茶的茶树栽培的基本要求,包括基地选择、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本标准适用于扬州地区绿杨春茶的栽培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1767茶树种苗NY 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DB32/T 446-2007绿杨春茶3基地的选择、规划3.1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020的要求。3.2基地规划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3.3道路和水利系统3.3.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3.3.2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3.4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我市地理、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如龙井 43、龙井长叶、储叶、鸠坑、福鼎大白茶等,大面积栽种最好选择2个品种以上、“早、中、晚”芽种搭配。种苗质量应符合 GB 11767规定的1、2级标准。3.5茶园生态建设3.5.1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1 DB32/T 1684-2010渠两边种植行道树。集中连片的无性系茶园可适当间植适宜树种。3.5.2新建茶区注重林网、间种的配套。3.5.3对缺株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和合理剪、采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3.5.4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来源、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4茶树种植4.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的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施工技术。4.2茶苗栽植:2月上中旬-3月10号左右,采用双行单株定植,小行距35 cm,株距20cm;茶苗栽前对茶根进行适当修剪,沾黄泥浆;栽植深度10cm左右,注意理顺茶根,踩实,立即浇足浇透定植水;栽后留叶2-3片,其余剪去,在茶垄上覆盖一层稻草,厚度以不见土为宜,并用泥土适当覆盖,以免风吹草散。4.3茶园与农田、果园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和隔离带。5土壤管理与施肥5.1土壤管理5.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结构,有针对性的采取土壤改良措施。5.1.2幼茶园合理覆盖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覆盖物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杂草无种子。5.1.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结合气候条件。5.1.4幼茶园或台刈改造,合理间作绿肥,培肥土壤。5.1.5茶园土壤适宜pH值在4.5~6.0范围,土壤pH值在6.5以上,多选用硫肥调节。5.1.6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的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5020的要求。5.2施肥5.2.1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平衡施肥,防止缺肥和过量施肥。5.2.2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与有机肥配合使用。5.2.3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质量符合有机肥地方标准。5.2.4施肥分为基肥与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幼茶园离根部20cm左右、成年茶园在树冠垂直范围内开沟,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300㎏,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追施化学氮肥每亩每次施用量(纯氮)不超过15㎏、年总用量不超过60㎏,施后及时盖土。5.2.5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6病虫草害的防治6.1 农业防治6.1.1换种或新拓的茶园,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2 DB32/T 1684-20106.1.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小绿叶蝉等危害芽叶的病虫。6.1.3通过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6.1.4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6.2物理防治6.2.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蓑蛾类等害虫危害。6.2.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6.2.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6.3 生物防治6.3.1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