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65.020 ICS 65.020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077—2019 高粱杂交种 吉杂 229 Sorghum hybrid - Jiza 229 2019-12-25发布 2020-02-01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前 言前 言DB22/T 3077—2019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DB22/T 3077—2019 高粱杂交种 吉杂 229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粱杂交种吉杂 229 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水平、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应区域。本标准适用于高粱杂交种吉杂 229 的品种鉴别。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T 17319 高粱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sorghum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S)和相对应的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基因(rfrf),其基因型 S(rfrf),表现为雄性不育的高粱品系。 高粱保持系 sorghum maintainer line 高粱恢复系 sorghum restorer line 具有正常的细胞质基因(N)和雄性不育系相同的隐性核基因(rfrf),其基因型为 N(rfrf),表现为雄性可育,用其花粉对雄性不育系授粉,所产生的后代仍保持雄性不育性的高粱品系。 细胞核具有与细胞质不育基因相对应的育性显性恢复基因(RfRf),表现为可育,用其花粉对雄性不育系授粉,所产生的后代恢复育性的高粱品系。 3.4 高粱杂交种 sorghum hybrid 高粱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产生有生产利用价值的 F1 种子。 1 DB22/T 3077—2019 4 品种来源 DB22/T 3077—2019 4 品种来源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不育系吉 3155 A 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吉 R 209 为父本,2012 年组配而亲本来源 不育系 3155 A 2006 年以哲 15 B 为母本,吉 2055 B 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有性杂交,在后代中选择籽粒饱满、色泽好、矮秆、叶片上冲、根系发达的单株,经连续回交 6 代,于 2010 年转育而成。 成。 以恢复系南 133 与吉R 123 杂交,再与吉 R 9060 杂交、加代,于 2010 年系统选育而成。 4.2.2 恢复系吉 R 209 5 特征特性 杂交种 种子性状椭圆形,红色,平均千粒重 27.6 克。 植株性状幼苗绿色,平均株高 135.0 厘米,叶片上冲。 穗部性状 平均穗长 28.9 厘米,平均穗粒重 77.9 克,中紧穗,纺锤形。 成熟期颖壳颜色为褐色,籽粒椭圆形、红粒,角质率低,着壳率 4.9%,平均千粒重 28.3 克,容5.1.4 籽粒性状 重 725.4 克/升。 5.1.5 生育期 在高粱春播早熟区出苗至成熟 118 天,需有效积温 2550 ℃ 以上。 5.1.6 高粱丝黑穗病抗性 用丝黑穗病 3 号生理小种进行接种鉴定,抗性级别为中抗。 2 DB22/T 3077—2019 DB22/T 3077—2019 籽粒品质 籽粒含粗蛋白质 8.84%,粗淀粉 77.12%,单宁 1.22%,粗脂肪 3.20%。 籽粒圆形、红色,平均千粒重 27.6 克。 5.2.1 种子性状 不育系 3155 A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5.2.2 植株特性 幼苗绿色,平均株高 100.0 厘米,根系发达,长势强。 5.2.3 穗部性状 平均穗长 28.7 厘米,纺锤形,中紧穗,平均穗粒重 71.2 克。 开花时花药瘦孝浅黄色,柱头黄白色,不育性稳定、不败育、自交不结实。 5.2.4 不育性 5.2.5 生育期 在高粱春播早熟区出苗至成熟平均 115 天。 5.3.1 种子恢复系吉 R 209 抗丝黑穗并叶斑病,抗旱、抗倒伏。 5.2.6 抗性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籽粒椭圆形、红色,平均千粒重 28.1 克,胚芽拱土能力强。 5.3.2 植株性状幼苗绿色,平均株高 130.0 厘米。 5.3.3 穗部性状平均穗长 26.5 厘米,紧穗,平均穗粒重 75.2 克。 5.3.4 恢复性开花时花药饱满、黄色,花粉量大,恢复性 100%。 5.3.5 生育期在高粱春播早熟区出苗至成熟平均 120 天。 5.3.6 抗性胚芽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秆强,抗倒伏,中抗丝黑穗病和叶斑玻 6 产量水平3 DB22/T 3077—2019 DB22/T 3077—2019 不育系繁殖产量每公顷 4000 公斤~4500 公斤。 不育系制种产量 每公顷 5000 公斤~5500 公斤。 恢复系繁殖产量 每公顷 6000 公斤~6500 公斤。 杂交种产量 每公顷 10180.5 公斤。 7 栽培技术要点 7.1 播种5 月上旬至中旬,当 10 厘米土层平均温度稳定通过 10 ℃ 以上时播种。播种量每公顷 5 公斤~8 公斤,播种深度为镇压后 2.5 厘米~3.5 厘米。 密度每公顷 14 万株~15 万株。 施肥每公顷底肥施复混肥 200 公斤~300 公斤,拔节期每公顷追施尿素 200 公斤~250 公斤。 收获 完熟期后以机械收获为宜。 8 适应区域有效积温 2550 ℃ 以上的地区春季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