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一、读史而明今
二、保险新中国
三、保险的概念
四、保险与生活
五、保险的未来 相对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而言,200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对于具有特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功能的保险业来说,200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保险业需要历史文化,拥有历史文化,保险业才会有旺盛生命力;拥有历史文化,保险业才会有独立和尊严;拥有历史文化,保险业才会拥有社会地位,才有拥有凝聚力和公信力。 1685年,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开放海禁,特设广州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但开海禁有限制,最大限制是不许与西方贸易。康熙口谕:“除东洋外不许与他国贸易”,“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进入19世纪,洋商在广州的海运贸易越来越频繁,其中尤以鸦片运输为多。在运输过程中,船舶常常会遇到风浪、海盗,甚至战争的威胁,商人们迫切地需要降低风险,于是在西方已经产生了两个世纪的现代保险业进入了中国。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部经理达卫森在广州发起成立了谏当保安行。它是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保险机构。 6 外国保险
1805年,在广州创办了“广州保险会社”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专业保险公司。1835年,英国怡和洋行将其收买并更名为“广州保险公司”。同年,英国人在香港开设了“保安保险公司”(即裕仁保险公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陆续在华开设了一系列保险公司,形成了英商保险资本在远东的垄断集团。 民族保险
我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是1875年成立的上海保险招商局。
1876年和1878年招商局先后设立“仁和保险公司”和“济和保险公司”,后来合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 友宁保险公司:
1835年,英商在广州成立了第二家保险公司----於仁洋面保安行
英商上海老瑞丰保险公司
英商新西兰保险公司
加商永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广东十三行等。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先行者之一。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1842年7月,中英《南京条约》前,郑观应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士绅之家。鸦片战争后,香山人成为“买办故乡”。郑观应17岁县试失败,“赴沪学贾”,先后在英国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担任过买办,又自营贸易,投资轮船公司,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重要职务,列身于外国洋行,官僚企业的激烈竞争之中,他辛勤经营,日夜操劳,积累了丰富的商务知识和经验教训。不忘“学习英文,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以下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