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如何设计教学流程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流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目标,是为目标而服务的。
二、如何把握重难点
依据教材定重点(备教材)
教材的编排大多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深,从中引出新知识。教学重点就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是中心,学生掌握了此项内容,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确定教学重点要认真分析教材。
在一节课中,如果新旧知识都有,那么新知识是这节课的重点;如果全都是新知识,则应按其地位分出主次,确定重中之重;如果全是旧知识,那么这些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就是这节课的重点。
根据学生定难点(备孩子)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困惑点,因此,教学难点应该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难点的确定既要分析教材,又要分析学生,所以难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知识超出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范围。
2、新知识与学生固有的定向思维不一致
3、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有很大的距离,
明确重难点的关系
在一节课中,一般情况下既有重点又有难点,但有的课只有重点没有难点,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间,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1.包含关系:包含关系是指难点是重点的某个部分,即重点之中包含难点;
2、同等关系:同等关系是指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样的,即重点就是难点、难点就是重点;
3、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指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内容不交叉。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体现在环节安排、教法选择、时间分配(讨论各年龄段的时间安排)等各个方面。若重点难点是包含和同等关系时,可以统一安排,若是并列关系则应分别安排
就幼儿课程而言,通常情况下认知目标是重点,技能目标是难点
三、课程设计要注意“六性”
1.兴趣性
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幼儿只有对要学的东西、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所以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就是幼儿的兴趣性,使之贯穿于活动的发起、进行、结束的全过程。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提供的材料、进程的安排等等。
2.连续性
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注意到各个环节之间的连续性。这里所说的连续性是指各个教育环节之间的衔接巧妙、过渡自然、一环紧扣一环。有些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往往只注意形式的标新立异,而忽视各个环节之间的连续性,使得原本很完整的知识体系被破坏,更不利于活动的组织;课程设计的连续性需要设计者本身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