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中国小型独立咖啡馆的经营现状分析
在中国这样既无咖啡传统,也无咖啡刚需的消费市场,年消费咖啡仅为20万吨,在2015年的统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规模达到700亿,并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然而较之周边日本与韩国,人均每年200和140杯的消费量而言,中国目前人均每年4杯的消费量显得相形见拙,即便在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人均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也仅有20杯。这样的市场规模仅与台湾地区持平。
目前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是比较弱、比较小众。不过面对高速的增长,资本也并非没有行动。相对于零售终端,在2016年咖啡金融交易中心等产业资本开始从源头上介入咖啡期货、交易,期望从种植上发力咖啡产业,为咖啡消费市场布局。对于行业来说,没有资本就没有未来,大规模资本涌入,就是优势品牌快速扩张。国内咖啡市场正处于整合的前夜,没有准备的咖啡品牌,将会遭遇腹背受敌,甚至被洗牌出局。
那么,面对国内咖啡市场资本缺少规模、行业缺少标准、企业缺乏团队、市场缺乏优势品牌的现状,还有没有独立咖啡馆发展的契机呢?
国内咖啡消费群体出现变化
咖啡并非必须消费,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咖啡,在城市居民中有32%喝咖啡,一些消费者不喜欢喝咖啡,但接受咖啡馆的氛围和环境,从而消费其他产品或者是服务。
年轻的白领和学生为主的新兴消费群体,对咖啡充满浓厚兴趣,数量庞大,却不构成持久的消费能力。咖啡的稳定消费者还是以知识阶层的中年男性为主,忠诚度较高,对新品牌的选择机会较小,而且中年男性更青睐精品咖啡。
据调查得知,青年男女热衷于在咖啡馆消费,35岁以上的都市白领阶层成为在家饮用咖啡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同时,从男女消费比列来看,到咖啡馆消费的男性消费者中,每周至少去一次的比例超过50%,远远超出女性。这与咖啡作为一种嗜好品更容易被男性青睐有关。
显然,选对主力消费人群来打造咖啡馆的咖啡特色,为主力消费群提供针对性服务是产生利润的起点。对氛围的追求以及抢占更显著的地理位置那是锦上添花,也意味着成本的上升。
独立咖啡店难以摆脱盈利困难
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咖啡的理解还处在“分清拿铁和摩卡的区别是什么”的层次,精品咖啡本该从咖啡大众中萃取,但是过分的追求小众精品,把咖啡当奢侈品。过于推崇小众市场,让咖啡精品化与实际消费需求脱节。其实大多数顾客品不出好咖啡和普通咖啡的差异,去咖啡店消费的人里,冲着味道去的咖啡爱好者毕竟太少并且太分散。
咖啡店老板情怀满满,对手工艺的膜拜,对新技术的排斥,沉迷于咖啡技术,对风味的过度膜拜,对咖啡文化的盲目推崇,忽视了市场消费者乐于接受的咖啡口味,以及咖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