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术语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为基础,根据本规范内容 ,作了相应的增补、
修订和删节;增加了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承台效应系数、灌注桩后注浆、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2.2符号
符号以沿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范既有符号为主,根据规范条文的变化
作了相应调整,主要是由于桩基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计算由原规范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改为按
标准组合。共有四条:2.2.1作用和作用效应;2.2.2抗力和材料性能: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
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代原规范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设计值;2.2.3 几何参数;2.2.4
计算系数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桩基设计的两类极限状态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原《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采用桩基承载能力概率极限状态分项系数的设计
法,相应的荷载效应采用基本组合。本规范改为以综合安全系数K代替荷载分项系数和
抗力分项系数,以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综合安全系数K为桩基抗力的基本参数。这意味着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为1.0,亦即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本规范作这种调整的原因如下:
(1) 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设计原则一致,以
方便使用
(2) 关于不同桩型和成桩工艺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实际上已反映于单桩极限承载
力静载试验值或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经验参数中,因此承载力随桩型和成
桩工艺的变异特征已在单桩极限承载力取值中得到较大程度反映,采用不同的
承载力分项系数意义不大
(3) 鉴于地基土性的不确定性对基桩承载力可靠性影响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原《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承载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模式尚属不完
全的可靠性分析设计
关于桩身、承台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抗力仍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钢桩)规定的材料强度设计值,作用力采
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计算确
定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以桩基的变形、抗裂、裂缝宽度为控制内涵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
算,如同上部结构一样从未实现基于可靠性分析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因此桩基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设计计算维持原《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范的规定
3.1.2 划分建筑桩基设计等级,旨在界定桩基设计的复杂程度、计算内容和应采取的相应技
术措施。桩基设计等级是根据建筑物规模、体型与功能特征、场地地质与环境的复杂程度,
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甲级建筑桩基,第一类是(1)重要的建筑;(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
筑。这类建筑物的特点是荷载大、重心高、风载和地震作用水平剪力大,设计时应选择基桩
承载力变幅大、布桩具有较大灵活性的桩型,基础埋置深度足够大,严格控制桩基的整体倾
斜和稳定。第二类是(3)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
物;(4)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于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这类建筑
物由于荷载与刚度分布极为不均,抵抗和适应差异变形的性能较差,或使用功能上对变形有
特殊要求(如冷藏库、精密生产工艺的多层厂房、液面控制严格的贮液罐体、精密机床和透
平设备基础等)的建(构)筑物桩基,须严格控制差异变形乃至沉降量。桩基设计中,首先,
概念设计要遵循变刚度调平设计原则;其二,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要进行上部结构—承台—
桩土的共同作用分析,计算沉降等值线、承台内力和配筋。第三类是(5)场地和地基条件
复杂的一般建筑物及坡地、岸边建筑;(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物。这类建筑物
自身无特殊性,但由于场地条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应按桩基设计等级甲级设计。如场地
165
处于岸边高坡、地基为半填半挖、基底同置于岩石和土质地层、岩溶极为发育且岩面起伏很
大、桩身范围有较厚自重湿陷性黄土或可液化土等等,这种情况下首先应把握好桩基的概念
设计,控制差异变形和整体稳定、考虑负摩阻力等至关重要;又如在相邻既有工程的场地上
建造新建筑物,包括基础跨越地铁、基础埋深大于紧邻的重要或高层建筑物等,此时如何确
定桩基传递荷载和施工不致影响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成为设计施工应予控制的关键因素
丙级建筑桩基的要素同时包含两方面,一是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二是荷载分布较均匀、
体型简单的七层及七层以下一般建筑;桩基设计较简单,计算内容可视具体情况简略
乙级建筑桩基,为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桩基,设计较甲级简单,计算内容应根据场地
与地基条件、建筑物类型酌定
3.1.3 关于桩基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具体内容,应结合工
程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或验算,条文所列6项内容中有的为必算项,有的为可算项
3.1.4,3.1.5桩基变形涵盖沉降和水平位移两大方面,后者包括长期水平荷载、高烈度区
水平地震作用以及风荷载等引起的水平位移;桩基沉降是计算绝对沉降、差异沉降、整体倾
斜和局部倾斜的基本参数
3.1.6 根据基桩所处环境类别,参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结构构
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计算的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
标准组合计算的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
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按荷
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裂缝宽度。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见规范表3.5.3
3.1.7桩基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和抗力是根据计算或验算的内容相适应的原则确
定
1 确定桩数和布桩时,由于抗力是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极限承载力除以综合安全系数
k=2确定的特征值,故采用荷载分项系数γG、γQ=1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2 计算荷载作用下基桩沉降和水平位移时,考虑土体固结变形时效特点,应采用荷载效
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作用下桩基的水平位移时,应按水平地震作用、
风载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
3 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整体稳定性采用综合安全系数,故其荷载效应采用γG、γQ=
1的标准组合
4 在计算承台结构和桩身结构时,应与上部混凝土结构一致,承台顶面作用效应应采用
基本组合,其抗力应采用包含抗力分项系数的设计值;在进行承台和桩身的裂缝控制验算时,
应与上部混凝土结构一致,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5桩基结构作为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其安全等级、结构使用年限,应与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一致。考虑到桩基结构的修复难度更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γo除临时性建筑外,不
应小于1.0
3.1.8 关于变刚度调平设计
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旨在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以节约资源,
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确保正常使用功能。以下就传统设计存在的问题、变刚度调平设计原
理与方法、试验验证、工程应用效果进行说明
1 天然地基箱基的变形特征
图3.1-1所示为北京中信国际大厦天然地基箱形基础竣工时和使用3.5年相应的沉降
等值线。该大厦高104.1m,框架-核心筒结构;双层箱基,高11.8m;地基为砂砾与粘性土
交互层;1984年建成至今20年,最大沉降由6.0cm发展至12.5cm,最大差异沉降
166
oLs
004.0max=Δ,超过规范允许值
oLs
002.0][max=Δ (为二测点距离)一倍,碟形沉
降明显。这说明加大基础的抗弯刚度对于减小差异沉降的效果并不突出,但材料消耗相当可
观
oL
2均匀布桩的桩筏基础的变形特征
图3.1-2为北京南银大厦桩筏基础建成一年的沉降等值线。该大厦高113m,框架-核
心筒结构;采用φ400PHC管桩,桩长
l
=11m,均匀布桩;考虑到预制桩沉桩出现上浮,对
所有桩实施了复打;筏板厚2.5m;建成一年,最大差异沉降
oLs
002.0][max=Δ。由于桩端
以下有粘性土下卧层,桩长相对较短,预计最终最大沉降量将达7.0cm左右,max
s
Δ将超过
允许值。沉降分布与天然地基上箱基类似,呈明显碟形
3 均匀布桩的桩顶反力分布特征
图3.1-3所示为武汉某大厦桩箱基础的实测桩顶反力分布。该大厦为22层框架-剪力
墙结构,桩基为φ500PHC管桩,桩长22m,均匀布桩,桩距3.3d,桩数344根,桩端持力
层为粗中砂。由图3.1-3看出,随荷载和结构刚度增加,中、边桩反力差增大,最终达1:1.9,
呈马鞍形分布
图3.1-1北京中信国际大厦箱基沉降等值线(S单位:cm)
图3.1-2南银大厦桩筏基础沉降等值线(建成一年,S单位:mm)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