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每日免费获取报告
1、每日微信群内分享5+最新重磅报告;
2、每日分享当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
3、每周分享经济学人
4、每月汇总500+份当月重磅报告
(增值服务)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公号
回复:研究报告
加入“起点财经”微信群
PwC2
摘要……..... 3
引言.. 4
1. 分析背景及框架….... 5
2. 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替代效应……...….… 7
3. 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收入效应….... 9
4. 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 10
5. 情景分析…….. 13
6. 比较分析….…. 15
7. 人工智能对公共政策及商业的影响… 17
8. 结论…... 20
附录:研究方法说明……..… 21
参考资料… 23
联系我们…......... 24
目录
*所有资料来源均列示于参考资料
本报告中文译文仅供参考,倘若中、英两个版本有任何不相符之处,请以英文版为准。英文原文链接:
/gx/en/issues/data-and-analytics/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ies-on-jobs-in-china.html
本报告中,“普华永道”、“我们”系指普华永道有限公司(PwCIL) 网络成员机构。详情请进入pwc/structure.
PwC3
人工智能(AI)及相关技术,如机器人、无人机和
自动驾驶汽车,有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但人们也担忧其对就业的潜在影响
普华永道2018年7月发布的报告《英国经济展望》
(UKEconomicOutlook)证实人工智能和相关技
术可以取代以往人类从事的许多工作,但伴随生
产率的提升、实际收入的增加以及更优质产品的
上市,它们也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总体上,我
们的预测显示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对英国的就业
影响总体而言偏中性,而且该结论或可普遍适用
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其他成熟的发
达经济体
如今我们将分析范围延伸至中国,所得结果大相
径庭。我们预计,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在未来20
年将取代中国现有约26%的工作岗位,高于对英
国20%的预估,但也能通过提升生产率和实际收
入水平在中国创造出大量新工作机会。根据我们
的中央估计值,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可
能将创造约12%的净增岗位,相当于未来20年内
增加约9,00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下列表1显示,新增岗位并非均匀分布于
各领域
中国的大部分新增岗位预计将出现在服务业,预
计净增长率为29%(约9,700万),尤其是医疗
保健等子行业,可能会出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
建筑业的岗位净增长幅度将达到23%(1,400
万),人工智能对工业领域的就业净影响大致偏
中性。而预计农业的净流失岗位约为2,200万
人工智能及相关
技术在未来二十
年可能创造约
12%的净增岗位
摘要
取代岗位新增岗位净影响
(%)(百万)(%)(百万)(%)(百万)
服务业-21%-7250%16929%97
建筑业-25%-1548%2923%14
工业-36%-5939%633%4
农业-27%-5716%35-10%-22
总计-26%-20438%29712%93
表1:按行业预计由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取代/新增的中国岗位(2017-2037)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百分比是指以2017年为基准年的就业情况变化)
虽然我们对于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长期净影响
预估较为乐观,但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使
得结果可能更为乐观或更为悲观。当前的劳动力
市场也将受到相当大的干扰,数百万工人需要转
换职业,或需转移工作地点
企业将有大量机会投资中国的人工智能和相关技
术,涵盖产品营销、个性化开发与研发、生产经
营效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网络安全等经
营的各个方面。但是,正如我们已经从媒体、娱
乐、金融和零售等行业看到的那样,人工智能将
会在极大程度上颠覆各行业的现有商业模式
因此,不管从商业政策还是政府政策角度来看,
我们都没有理由自满骄傲。对政府而言,通过实
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继续大量投
资世界级人工智能技术,在实现优势最大化的同
时,减少因就业影响和收入不平等造成的损失,
如为失业工人提供再培训计划、为难以适应新技
术的人提供更强大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等,是其
面临的一大挑战。唯有如此,才能让人工智能和
相关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全社会尽可能广泛
地传播
然而,不管从商
业政策还是政府
政策角度,我们
都没理由骄傲
自满
12%
PwC4
创新向来是中国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它也是一
把双刃剑: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也可以减少就业岗位
纵观历史,技术的创造力一向能在长时期产生影响,随着
人工智能1在更广泛的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一些人开始担
忧人工智能的颠覆能力最终可能会占上风。会出现这样的
情况吗?
本文以之前为英国等国家所做的工作为基础,客观看待中
国在此议题上的表现。我们将人工智能及相关科技(如下
图1所示)取代人工的潜力(我们称其为“替代效应”),
与这些技术通过一套机制创造额外工作的能力(我们称其
为“收入效应”),加以权衡并预估出人工智能对中国就
业的净影响
报告结构
本文首先介绍了分析背景及框架(第1节),紧接着提出了
对替代效应(第2节)和收入效应(第3节)的估计。第4
节是从全国经济层面和产业层面对上述两种效应的权衡,
而第5节通过分别构建人工智能“高影响”和“低影响”情
景,探讨了我们的中央预估值存在的不确定性
我们在第6节将早期研究中得出的人工智能对中国与英国的
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在第7节,我们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公
共政策和商业政策的影响。第8节我们对分析得出的重大
发现做了归纳总结
相关方法的更多详情请参考附录-研究方法说明
引言
自动驾驶汽车
增强与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无人机
机器人
区块链
3D打印
图1:人工智能及相关科技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
1.简洁起见,我们在文中有时仅提到“人工智能”,但其包含的技术应更广泛,不仅包括人工智能本身,还包括如图1所示的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致力于
“智能自动化”的数字化创新科技。。。。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