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生管论文 > 生产制造论文 > MBA毕业论文《集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空间差异分析》(62页)

MBA毕业论文《集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空间差异分析》(62页)

资料大小:1972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6/6/22(发布于广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伴随经济的高速
增长,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日益扩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
缩小劳动生产率差异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探讨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就具有十
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要素禀赋赋、经济结构、劳动力资源等生产函数的一些内生性变量,其模型
的假设条件是市场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其结论是不同经济增长水平的区域
会逐步趋于收敛,这明显不能较好地解释地区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
而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以集聚为代表的外部性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因
此,我们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考虑传统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并对劳动生
产率差异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梳理关于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的国内外已
有文献,指出目前研究已获得的成果以及尚存在的不足。其次,对集聚外部性、
劳动生产率的基础理论进行归纳,对集聚外部性理论的测度指标及劳动生产率的
影响因素也进行概括。再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2003-2012年31个省份
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集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实证
结果表明:(1)2003-2012年期间,邻近省份对本省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影响系数
为0.148,这说明邻近省份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对该省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集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其中,货币外部性对我国劳动生产
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也具有促进作用,但均
不显著。(3)固定资本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对劳动生产率
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财政支出的影响则显著为负。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所得结论,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缩小地区间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集聚外部性;劳动生产率;空间计量
第1章导论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同时存在于国内层次上。
现阶段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其中各个省份之间也存在较显著的差异现象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然而迅速的整体经济增长并没有实
现地区间均衡增长,相反,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日益增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
差异不仅反映在经济增长总量上,在生产率上也有所体现
[2]
。2012年我国劳动生
产率整体水平较低,其中最高省份劳动生产率是最低省份的5倍,且在经济增长
模式转型的环境下,地区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持续关注。
我国“十二五”规划已把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探究造成我国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减小区域差异、促
进劳动生产率增长,这已经成为经济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
[3]

缩小劳动生产率差异策略成为各界人士探讨的焦点,因此研究影响劳动生产
率水平的因素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样能详细地解释生产率增长的
本质原因,为提高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减小差距提供理论基础。传统经济学研究
指出引起区域之间劳动生产率差距的根本原因包括要素察赋、经济结构、政策因
素、人力资源等生产函数的一些内生因素
[3]
,但这样的结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和规
模报酬不变的设定上,这也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从而得出的结论是拥
有不同经济增长起点的经济体系最终会趋向于经济收敛,很明显这不能很好解释
现实生活中地区劳动生产率并非相等,且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持续扩大。而新经济
地理学派指出一个被长久忽略的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它就是是以集聚为关键的
外部性,其研究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集聚水平能有效地促进该地区的经济
规模和经济密度的增长,二者均受到该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为显著的正影响,也就
是说,该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越大,其劳动生产率越高。近年来,许多学者也证
实了集聚外部性存在于各地区之间,集聚经济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
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