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有问题银行监管的政策机制设计。有问题银行监管,即对问
题银行(ProblemBank)的监管,是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的研究,
我国起步较晚,有问题银行的识别、处置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与国际最佳做法
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有问题银行监管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银行监
管的有效性,保障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有积极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有问题银行监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完善我国银行
监管体系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全文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比如古
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分析与全面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有问题银行监管这一
论题进行研究。全文清晰地梳理有问题银行监管的理论框架,系统地总结有问题
银行的监管实务,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有问题银行监管的实例,并对我国有问题银
行监管的政策机制设计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构想。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从我国监管实践来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
有效的有问题银行监管体系;对问题银行的识别、处置多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CaseByCase”的方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可确定性,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银
行监管效率和公信力;监管当局需要从重塑监管理念出发,完善政策机制设计,
构建一个以“问题管理”为主线的有问题银行监管体系。
当然,有问题银行监管的完善并非易事,本文对有问题银行监管的建议只是方
向性的,诸多具体修正:如银行监管评级、风险预警体系的改进等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
关键词:金融,银行监管,问题银行监管,金融管理政策
绪论
1.1研究背景
有问题银行的出现由来已久,回顾现代银行发展的历史,银行危机层出不穷,
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又登潮。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银行倒
闭和因此而带来的恐慌,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象达摩克力利剑一样悬在人们上
方,不仅使当地的金融业受到极大的创伤,也使所在国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受到极
大的打击。正如GerardCaprio,Jr.等人1997年所指出的,“在过去15年里,从最富
有的国家—日本、斯堪地纳维亚国家、美国等,到最贫穷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
区,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到新的转轨国家,几乎没有哪个
国家不曾遭遇过这样或那样的银行危机”[7]。
正是由于认识到有问题银行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巨大危害,各国的银行监管
当局也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建立了自己的问题银行识别、处
置机制,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有问题银行监管的方法。从各国监管当局的
实践来看:有问题银行监管研究有助于提高银行监管效率和效力,有利于监管当
局更好地帮助银行解决面临的困难,避免问题的升级和恶化,使得银行尽快走出
困境。因此,加强有问题银行监管研究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对提高我
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保障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
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对“有问题银行”这一概念提及甚少,
甚至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禁区”,然而部分地区发生的银行挤兑事件、城市信用社重
组的步步维坚,都让人们感受到有问题银行在我国切实存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
机之后,我国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累积日益关注,整顿金融市场秩序,
清理违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成为焦点。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成为我国第
一家关闭的银行,对有问题银行监管的研究也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2研究对象、方法
目前,国内对有问题银行的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宏观金融体系风险、信贷风
险防范、不良资产的处置等某一个方面,对有问题银行监管的探讨也往往是对有
问题银行的高级形式——银行危机或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和论述,而介绍“有问题银
行”的识别、防范、处置方法的研究不多。在监管实务方面,较为系统的研究为中
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阙方平博士所著的《有问题银行处置制度安排研究》,他对有
问题银行的处置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适合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