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中文摘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大,企业
资产质量受到质疑,资产减值问题为各国会计界普遍关注,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
的认识和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资产减值政策,继首次尝试
对存货和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之后,财政部多次修订了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还存在一定缺
陷,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被作为一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基于这种情况,2006
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很多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更明确提出“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试图遏制上市公
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然而,新准则只是减少了上市公司盈余管
理的其中一个手段,却依然留有利用处置资产从而将减值准备转出1进行盈余管理
这一手段。那么,到目前为止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实施了六年,在新的
资产减值准则下,上市公司是否利用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出来操纵盈余更进
一步,出于不同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对减值准备转出的利用情况又会如何
本文对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出行为与盈余管理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旨
在为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监管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的参考建议。
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A股全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删选后得到
2772家发生长期资产减值转出的公司作为样本,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两+研
究模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出与盈余管理呈
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利用了减值准备转出操纵盈余;微利公司、高盈利公司、
亏损公司、扭亏公司存在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出调节利润的现象,从而达到
各自相应的盈余管理的目的,但高盈利公司利润平滑这一动机对减值准备转出的
影响不稳定;发生管理层变更的公司在当年不存在利用减值准备转出来达到调低
盈余的现象。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披露及监管等方面提出相
关建议。
关键词:新资产减值准则;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出;盈余管理
分类号:F230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
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资产高估问题,财政部颁布
了一系列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因此资产减值会计也不断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财政部在不长的时期内建立和完善了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准则和规定,具体来说
经历了1998年之前两项自愿资产减值制度、1998年的自愿四项减值制度、1999年
至2000年的强制性四项减值制度、2001年至2006年的强制性八项减值制度,以及
2007年之后的新资产减值制度,即现行资产减值制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
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资产减值准则),并规定自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施。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引起了会
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原因不仅在于其规范了与资产减值相关的
职业判断、处理以及与资产减值相关的信息披露等,更为重要的是该准则第十七
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资产减值准则规’
定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项目除夕卜)。这里所指的资产减值k失主要包括固定资
产、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商誉等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很多文
献研究表明,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利用已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
段之一。一些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肆意操控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达到
保牌、摘帽、扭亏等目的。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重大修订旨在压缩上市公司利用长
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操纵公司盈余的制度空间,使得长期资产减值更好
地反映其经济实质。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资产减值转回方面限制了公司盈余管
理行为,但其还存在一定缺陷,这些缺陷仍然会给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一定
的空间。确切的说,随着新准则禁止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会不会有更多的公司
选择其他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而且是通过很少被人怀疑的方式,比如利用处置
资产从而将资产减值准备转出。因此,在新准则禁止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后上市
公司又将是否利用以及如何利用现行资产减值政策来进行盈余管理,这将是本文
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希望能为理论
研究者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资产减值行为提供实证依据,另一方面,针对资
产减值准备这一具体应计项目的研究,可以为有关监管部门、政策制定者以及投
资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