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劳动
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集体协商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同时,关于劳资关系集体协商制度的研究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虽
然在我国系统性推动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
但对其展开的理论研究却还相当不够。鉴于此,本文遵循“理i合一动
机一行为一绩效一改善”的基本逻辑框架,探究推动我国劳资关系集
体协商制度实施的动因,揭示该制度体系在我国实施、变迀的路径和
趋势,对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创新及改进的
有效策略。
(1) “制度需求快速响应一劳资社关系和谐度最大化”动因模型
构建。在一般性分析框架基础上,以制度非均衡为直接诱导或扰动、
以劳资社关系和谐度最大化为根本驱使构建出在内外动力共同推动
下的集体协商制度实施动因模型。为了进一步得到各动力因素的重要
性排序,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获得全体动力因素
的归类结果。研究表明,总体上来自政府层面的动力因素重要程度排
在前列,而来自资方的动力相对不足。
(2)集体协商制度变迁及其机理分析。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变迁
可以划分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集体协商制度变迁和伴随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集体协商制度变迁这两个大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
中,集体协商的结构、主体及内容存在着较大差异,然而政府主导始
终是各个阶段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特征。研究发现,集体协商结构正经
历着从企业集体协商向企业集体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并重
演变;就集体协商主体而言,行业工会组织发展相对较快,雇主组织
发展则较为较慢,但是在总体上都满足不了实际需要;集体协商内容
II
从最初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转变为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
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综合性内容,然后逐步突出以工资
为主。研究表明,劳动关系系统及集体协商制度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会
因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产生熵增效应,一方面应当釆取有效管理措施
尽量减少内部矛盾,化解冲突,另一方面从夕卜部环境引入有利于系统
有序变迁和发展的负熵流即利好的外部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3)集体协商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首先,构
建了劳方、资方、政府、外部环境及通过集体协商进度对协商效果产
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若干研究假设;其次,在问卷
调查、数据收集及信度与效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若
干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集体协商制度在所调查企业中的
实施效果大体处于较差水平,劳方、资方、政府、外部环境对集体协
商制度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协商进度产生间接影响,协商
进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4)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集体谈判制度比较分析及其启示。研究
表明:各国都将集体谈判制度作为确立劳资关系秩序、维持劳资关系
和谐的有效协调机制;政府一般不干预具体的集体谈判过程;从结构
方面看,大部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集体谈判多由全国级、产业或行
业级、企业级三个层次互补而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西方市场
经济国家都通过法律对关于集体劳动争议以及罢工的处理作出了明
确规定。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做法,培育强大独立的劳资组织,加
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积极完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正确认
识和发挥政府作用。
(5)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创新及改进的总体构想及政策建议。在
前文实证研究所得结论及国外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劳资关系
集体协商制度创新的总体构想、基本原则及目标设计;进一步地,从
劳方、资方、政府、外部环境几个角度提出针对性强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集体协商制度;结构方程模型;模糊聚类分析法;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劳动关系系统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