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教学对象
此教材为满足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所编写,教材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各个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学生,此教材可以运用在教学环境中,由教师安排教学和实验。
教学时长
此教材作为华为网络技术培训课程的配套教材主要应用在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涵盖网络技术基础、实现和应用。
此教材教学时长72~78学时(含理论课程学时和实验课程学时),具体各个章节的时长分配如下:
章节
名称
理论时长
实验时长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0
第二章
OSI层次模型0
第三章
物理层0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0
第五章
网络层0
第六章
传输层0
第七章
应用层2
第八章
远程接入技术0
第九章
交换机配置和应用6
第十章
路由器配置和应用10
第十一章
网络安全技术
2(4)第十二章
网络可靠性2
第十三章
网络管理0
第十四章
网络故障排除0(2)
总时长
48(50)
24(28)
注:上表中括号内的时长为包含选学内容的时长。
编写说明:设备版本 路由器VRP1.74,交换机VRP3.10
二、章节描述
目录
前言
介绍此教材编写背景,适用范围,每一章内容简介,读者对象,并致谢。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内容简介
本章描述了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定义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进行了分类,着重对比了局域网和广域网;并定义了网络通信中带宽和延迟的概念。
学习完本章,学员应该能够: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定义带宽和延迟
1.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2.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的原因
1.2.2网络的定义
专业定义、通俗定义
附带图例
1.2.3网络的功能
资源共享
功能演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网络功能日益丰富)
1.3 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1.3.1简单联接
1.3.2网络化联接(桥—IP)
1.3.3网络间互连
1.3.4 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
这里简单介绍今后网络互连的主要技术:比如全交换网络,IP网络。
(由于二层交换效率高于三层转发,强调网络交换化,二层+三层交换机组网方式,传统的核心路由器也配置MPLS等交换功能)
1.4 网络类型及其分类
站在不同的角度、层次,网络可划分:
1.4.1按地域:(重点介绍LAN、WAN)
LAN(Local Area Network) :
这里介绍LAN的定义,局域网中使用的设备,局域网的分类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WAN(Wide Area Network):这里介绍WAN的定义,分类,和使用的设备。
三种网络不只是规模上的不同而已,带宽延迟等网络性能指标不同。
这里重点给出实际网络宏观概念,图例说明。
1.4.2按拓扑结构(物理上的布局)
简介拓扑结构的来龙去脉(不局限于局域网,图例)
Bus总线
Ring环型
Star星型
Mesh网状
1.4.3按信息交换的形式
简介信息交换(注意重点是广域网内)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必须建立一条确定的线路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把大数据块分成小数据块,象邮信一样。
报文交换
信元交换:最新ATM结合了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特点
1.4.4按网络组件的关系
对等网络peer to peer
基于服务器网络server-based
网络性能
1.5.1网络性能简介
1.5.2 带宽定义
以太网带宽
广域网各类带宽
1.5.3 延迟定义
1.6 网络标准化组织
介绍各组织(重点是ITU-T/ITF/IEEE,功能,文档结构)
1.7 总结
1.8 练习题
第二章 OSI参考模型
2.1内容简介
许多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立了OSI参考模型。本章介绍了OSI参考模型的结构,每一层的功能,并介绍了在此基础之上的TCP/IP层次模型。
学习完本章,学员应该能够:
描述OSI参考模型
描述TCP/IP参考模型
2.2 OSI参考模型概述
2.2.1 OSI参考模型的产生(为什么要7层)
2.2.2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共七层,每一次都覆盖不同的网络形为、设备和协议
2.2.3层次间的关系:
逻辑上是对应层之间的通信
物理上通信只发生在一台机器的相邻层之间
2.5各层的功能
2.5.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提供在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2.5.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重点)
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传送数据的功能和过程
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检测和校正物理链路产生的差错
2.5.3网络层(Network Layer)(重点)
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即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特性对高层是透明的;
2.5.4传输层(Session Layer) (重点)
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
选择网络层提供的最合适的服务
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控制
2.5.5会话层(Session Layer)
提供两个进程之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
2.5.6表示层(Present Layer)
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
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2.5.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充当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窗口。
2.6 数据封装
这里介绍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并介绍OSI模型每一层数据单元的名称。
当传输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到上面层格式化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操作,然且把它传给下面的层。当接收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到下面层传过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包,然后把它传给上一层。
2.7 TCP/IP参考模型
2.7.1TCP/IP参考模型的各层
简介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分层结构。强调有几层,每层功能。
2.7.2 TCP/IP协议栈
介绍TCP/IP协议栈协议和组织功能。
强调和OSI不同
2.8总结
2.9练习题
第三章 物理层
3.1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了物理层的功能,并介绍了在网络中使用的不同的物理介质,包括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线缆及光纤的规范和线缆的制作。
学习完本章,学员应该能够:
描述物理层的功能
描述物理层的介质
理解线缆的规范和连接方式
描述如何制作和测试线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