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排水安监部编
二○一四年五月
目 录
一、有限空间作业基本知识介绍
二、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程…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
四、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五、绍兴县水务集团有限公件…
六、集团公司有限空间规范化作业流程
七、绍兴柯桥排水有限公司有限空间规范化作业流程实施细则……
八、绍兴柯桥排水有限公司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有限空间作业基本知识介绍
(一)名词解释
1.有限空间——指仅有1个~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 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分为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上建(构)筑物三类。
1.1封闭半封闭设备——指船舱、储罐、各类塔器、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窨井(封闭) 加药池(半封闭)
1.2地下建(构)筑物——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放空井(地下)
1.3地上建(构)筑物——指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试验场所、烟道等。
母液池(地上)
2.无许可有限空间——指不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
3.许可性有限空间——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此种情况具有如下特点:空间内的气体具有危害性;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身体受限的设备、设施;其它公认的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
4.有限空间作业——指作业人员进入许可性有限空间的作业。
(二)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易发生事故类别
针对有限空间,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1.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
2.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3.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4.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5.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冒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1.制定“两”案——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由专人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并需经集体讨论确定。
2.检测——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3.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4.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5.防护应急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2.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3.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4.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