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园区经济、新型村庄、绿色生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根据东蕉山村的立地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全面兼顾、整合资源、立足发展,以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设计新村建设,走出一条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特色道路,实现农业转型、农村升级、农民致富;培育新型产业、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以产业新型化园区化、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方式,全面提升全村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和村居建设,以及文化教育、民主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彻底改变全村面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东蕉山村产业体系完善、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社会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应以发展产业和建设村庄为主线,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空间。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以城市化建设理念规划建设新村,节约土地集约连片
新村布局建设要按照城市小区建设理念,立足发展,实现组团连片,以居住小区建设为载体,科学布局村庄建设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用地,充分挖掘现状村庄的用地潜力,以“宅基货币化”的办法,集中、优化用地结构,改变村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农村风貌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解决长远发展与现实利益的矛盾。
3.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
坚持以生态环境、绿色村庄为目标,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特色人居环境、绿色生产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彻底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在布局和发展上实现居住、生产、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建设园林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
4. 坚持因地制宜、全民参与、整体推进、分批建设的原则
应充分反映民意,动员全体村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充分考虑人文社会因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度超前。解决现实迫切问题,规划长远发展目标,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统筹发展。
5. 高标准、低成本、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及地方特色。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短期规划服从长远规划,坚持总体规划与项目规划相结合,按照生态适应性、经济合理性、操作可行性的要求,以项目规划促进整体规划的实现。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本规划期限为11年,即2010年——2020年。
近期规划:2010年——2015年。
远期规划:2016年——2020年。
规划范围:本规划指东蕉山村全部村域可控面积。
四、总体目标与发展定位
(一)发展定位
充分利用东蕉山区位优势和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和产业化;建立设施农业、提升果品生产、发展规模养殖、培育储藏加工,建成现代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的示范基地,形成以现代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为主导,农产品加工储存和林果经济为依托,高效种植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格局和居住环境良好、功能设施齐全、布局整齐有序、生态环境和谐、社会管理文明的生态园林式新村社区。
(二)总体布局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遵循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规律,统筹资源配置,突出东蕉山村的特色与优势,全面提升全村综合经济能力,并带动新村建设,将东蕉山村整体布局划分为:居住小区、现代设施农业区、优质水果生产区、高效农业生产区、综合经济发展区、北部特色农业种植区、凤凰山生态林建设区,并匹配五大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化布局,建立专业生产小区,形成规模效益和基地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储存加工业,由传统的种养模式向产、加、销综合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完成设施农业区和养殖基地建设,优质水果、特色种植和农产品储藏加工凸显优势,以园区经济形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5%,使东蕉山村脱颖于全县其他村镇而获得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991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建成具有东蕉山村特色的经济发展体系,推进由小康向富裕村过渡。
(四)人居环境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完成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按照“节约土地、适度集中、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改建和新建相结合,在现址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户建设,并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增加休闲文化公园和娱乐健身场所。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使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0m2,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率达到90%以上,建筑抗震强度达8度以上,居民对环境满意度达到90%以上,达到省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配备5—7名环卫人员,建立垃圾集中存放点30个,进行垃圾分类存放,做到日清日运率达100%。使东蕉山村成为居住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备、村庄布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