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和内涵仍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0年的郭家庄、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从而更加证明殷墟的价值与潜力。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三章 产业殷都安阳产业集聚区——殷都区四大园区
产业集聚区概况1、基本情况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是安阳市第一批9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由殷都区和龙安区共建,位于安阳市区西部,华祥路以西,规划中的林虑山路以东,文源街以北,洹河以南。规划区用地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其中殷都区面积7.43平方公里(建成区0.97平方公里,发展区3.3平方公里,控制区3.16平方公里),是安阳市9大产业集聚区面积最大的一个。集聚区位于安阳市东部城市建成区与西部工业区结合部,既是城市功能延伸的西南新城,又是工业集聚的黄金地址,开发价值大。2、发展定位以钢铁深加工、清洁能源、机械制造产业为支撑,以现代物流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使本区成为安阳市西部主要的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宜商、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新城。3、功能分区分为公共设施区、机械加工区、能源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物流仓储配送区、高压输电走廊区等功能区。4、空间布局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殷都区域在空间上规划为“一核、两轴、三区、三组团”,其中“一核”集商务办公、居住、教育培训、规划展示、医疗卫生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核心区。“两轴”安林公路、华祥路城市发展轴。“三区”钢铁深加工与机械制造区、清洁能源区、仓储物流区。“三组团”三个居住组团,即文峰大道北侧、华祥路西侧组团,洹河南侧组团,流寺组团(其中流寺组团不包括在7.43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之内)。5、发展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产业集聚区建设安排和区委、区政府“三园并举”和“三驾马车”拉动新城区建设战略部署,产业集聚区在建设模式上将钢铁、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改造、农村改造以及其它所有资源全部捆绑交给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通过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带动一片新城区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实现农村变为城市,农民转变为市民,村民变为股民,村委会变成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农村城市化。6、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至规划期末,将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豫北一流的产业集聚区,安阳市新的产业空间载体和经济增长点,并具备多层次商业服务、全面的教育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紧紧围绕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增强集聚区综合经济竞争力,不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争取在“十一五”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形成钢铁和有色金属深加工、机械制造产业为支撑,以现代物流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2)主要发展指标人口总量:15万人;经济总量:600亿元;用地总量:1738公顷;产业结构:二产70%左右,三产30%左右;集约发展目标安阳市产业集聚区目前规划用地17.38平方公里,近年的地均产值大致与国内开发区的中低水平相当。随着产业集聚区开发的逐渐深入,考虑到商业金融用地的高效收入,地均产值水平有望在2012年左右达到12亿元/平方公里的水平,为当前国内开发区中的中低等水平。规划期末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5亿元/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均产值水平。安阳市殷都区产业发展优势核心优势之一国家钢铁重点企业安阳钢铁集团。安钢集团公司是河南省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2009年钢产量850万吨,铁80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1亿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