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烟台市房地产分析报告》(doc 26).rar
烟台房地产商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
烟台房地产商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还有多少"水分"可压?有关专家专门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烟台市经济适用房属划拨土地,土地成本极低,其保本出售的价格为每平方米1474元;而幸福、只楚等地房价约2000元、东郊某些高档住宅的开价为7、8千元,若将因土地性质不同,开发商在土地方面投入较大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则可以看出,对于部分开发商来讲,仍有利可图(当然,高档消费也是通过营销手段,来适应部分市民的消费要求和心理满足)。而这"利"又是否是被炒后的过度膨胀呢?几家房产中介公司均表示,其房源中期房所占比例约为2至3成,这个数字流露出了炒房的痕迹。但房地产商对房价不会大幅下降表现非常自信:"烟台房市的泡沫经济含量很少,绝大多数购房者为结婚或拆迁住户。"看来,商家也是"吃定"了买方市场数量不会大量减少,才迟迟不肯松开降价的金口。
既然在短期内烟台房价不会有很大波动,那么放眼远观,市民又能否从新政策受益呢?
概括了烟台房地产经历的几个阶段, "稚嫩的萌芽期"(1985-1991年)、"超前的过热期"(1992-1994年)、"寒冷的冬蛰期"(1995-1998年)、"温和的复苏期"(1999-2002年)、"全面的爆发期"(2003年至今)。
改革开放前,烟台房地产处于停滞状态,百姓居住十分紧张。1974年,职工住房由工作单位统一承租、统一分配,租价最初为平均每间房月租为2斤玉米。1980年,烟台人均居住面积只有6.39平方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是烟台商品房发展的萌芽期,烟台成为国家房改试点之一,商品住宅进入实质性的市场运作。此后,"公房"从人们视野中渐渐消失,福利分房被叫停,住房实现货币化。人们的居住观念也从被动等待福利分房,到逐渐认可"房子也是商品",开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