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毕业论文-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壁垒的相关性分析
——贸易壁垒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作者
尹璐
学籍批次
200409
学习中心
大连
层次
专升本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杜晓郁
内 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贸易壁垒会阻碍这一必然趋势的发展,由此需要通过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学习改成“研究”贸易壁垒的历史背景及其相关问题,利用具体实例,进而深入阐述经济壁垒应该是贸易壁垒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最终得到促进全球化经济发展,要逐渐削弱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这样才会使我国经济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语句不通顺,表达意思不明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壁垒的相关性分析
——贸易壁垒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
(一)全球化的概念。
全球化是跨越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世界经济中各国的经济开放度增加,相互依存、依赖关系加深和推动经济一体化。它不仅伴随着跨国境经济交易规模的扩大和这种现象的日益普遍,也必定带来这种不断向民族国家边界延伸的经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这一过程是由市场利益的诱惑或竞争威胁所驱动。
可以说,全球化是一种运动,是一个过程,它是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某种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贸易相互依存依赖程度大大提高的过程;是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的过程。它也是各国普遍推行的贸易、投资及经济自由化的一场运动。这一过程和运动远未结束,它对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估量。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称,全球化包括自由市场、投资流动、贸易和信息的一体化。它涉及到诸如运输和通讯成本等自然壁垒,以及关税、配额和外汇管制等人为壁垒的降低,并因此对贸易和投资增长作出贡献,它是经济活动更大程度扩散和劳动分工日益国际化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是战后50年代—80年代前半期经济国际化发展,到80年代后半期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它是逐渐解除政策管制、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结果。实际上,全球化是公司战略与行为所驱动的微观经济现象,因此也有世界范围内公司间、地区间和国家间的竞争力和竞争所主宰。政策管制的解除主要体现在金融部门、竞争政策、航空运输和电讯等服务业部门。金融管制的解除使资本能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竞争政策与法规的放松使纵向兼并成为可能,电讯技术的自由化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加速了跨国境的信息和资本移动及数据的传输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化不是国际组织设计出来的,也不是哪些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它主要由企业推动,是从下至上的一种微观经济行为。有的人把它称为一种离心运动,但是,这种微观经济行为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是与各国政府在宏观政策上采取的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松管制等措施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些公共权力的干预或协调,全球化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全球化这种微观经济行为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密切关系。
由此,从本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货物、服务、生产要素更加自由跨界移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更加一体化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贸易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主动与被动卷入世界市场、进行国际交易的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从而使贸易及投资的规模、结构及流向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规模分析,1950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仅610亿美元,1970年增到3150亿美元,1900年达到34470亿美元,1997年据世贸组织统计达到66450亿美元,1998年65150亿美元,1998年比1950年增加了107倍。
从对外贸易系数(进出口依存度)即进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看,据世界银行《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高收入国家,这一比值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同期从43%提高到52%,中低收入国家同企业从42%上升为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为42%。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则上升更快,韩国从1970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69%。泰国从1980年的54%上升到1996年的83%。
从国际贸易内部结构分析,货物贸易所占比率有所下降,服务贸易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17%上升到1993年的22.2%。
从国际货物贸易结构分析,初级产品在货物出口中的比重迅速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较快。1937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为63%,制成品为37%;1973年为38%和62%,1987年为28%和72%,1997年则变为18%和82%。最近几年,工业制成品中,高附加值的机械零部件、信息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上升较快,而纺织品服装、食品等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从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分析,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所占比重下降,而以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知识与资本要素密集型服务出口比重上升较快。
从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分析,发达工业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从1963年的49.5%上升到1987年的54.6%,1997年达到72%左右;发展中国家则从20.7%,上升到1997年的22%左右。
从贸易类型分析,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比重下降,而产业内贸易增多。即过去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进口初级产品、原材料的格局已发生变化,工业国间产业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到75%以上,个别国家更高。如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达到85%以上,即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转变为水平型国际分工。
从贸易方式分析,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已被大国际贸易所取代,“三来一补”、堆笑贸易等各种各样的贸易方式大量涌现,使人们不仅仅依靠出口某一种货物才能换回另一种货物了。
2. 跨国公司生产与经营的全球化。
从微观层次上看,跨过公司是推动全球化最主要的因素。反对跨国公司的人抨击跨国公司剥削当地工人,榨取当地自然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不顾当地的经济利益。赞成跨国公司的人则反驳,跨国公司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技能;给发达国家带来廉价的产品,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无论如何,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1)跨国公司所代表的国际化生产规模扩大、重要性日益突出。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99年,全世界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63000家,其外国附属企业约有69万家,其全球销售的货物和服务为135640亿美元,超过了当年全球贸易额,海外附属企业总资产达17.68万亿美元,其出口为31670亿美元。全球出口贸易的1/3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另外1/3时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经营有关的。跨国公司内部的专利交易费用约占全球专利交易的70%。
近两年,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购并、收购活动增多,波音与麦道合并,摩根证券与国民银行合并,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合并。这些例子比比皆是,跨国公司成为庞大的经济体。
(2)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基地的最大跨国公司日益国际化。
尽管小型企业的国际投资在增加,但国际直接投资仍集中在少数大型跨国公司手中。按国外资产多少排列的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其外国附属企业中拥有1.7万亿美元的资产,它们控制全球外国生产的20%。
按国外资产、国外销售总额和国外就业等在其各自的总额中所占比率衡量的跨国化指数,全世界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50家最大跨国公司,他们的跨国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更快,从1993年的16%增加到1995年的37%。较小的跨国公司往往比较大公司的跨国化程度更高。一些大跨国公司的年销售额可以与大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相比。